减少孕产妇死亡率,降低不良结局,在国际上采用通用的方法-孕产妇死亡3D问题,包括:1、病人没有及时诊治;2、医生没有做好宣传管理工作;3、诊断治疗过程太晚。中国大数据资料显示,产科急重症管理存在10大不足,如缺乏监护设备-以往及现在主要放置在ICU,重症病房设备仅提供生命体征,监护间隔时间过长,未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调整且不完整,护士巡视患者间隔时间过长,医生巡视过少,每天1-2次,缺乏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及规范化处置,缺乏高危孕产妇管理共识,对出血速度及出血量估计不够,缺乏院内easr use action plans ,缺乏足够的培训(理论+技能),加强子宫收缩药物使用不当,输注血液制品延迟(红细胞、凝血制剂),缺乏最基本的监测结果等。
我们分析了孕产妇救治中心近5年入住ICU患者情况,以产科并发症如子痫前期、产后出血、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多见,占54.83%,妊娠合并症如肝功能衰竭、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等占45.17%。依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降低不良结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1、要建立预警指标,收缩压<90mmhg或者>160mmHg,舒张压>100mmHg,心率<50次>120次/分,呼吸<10次>30次/分,血氧饱和度<95%,少尿<35ml/h,孕产妇意识不清,子痫前期合并子痫等,≥1个器官严重障碍或≥2个器官中度障碍,均应尽早发现,尽早反映,尽早治疗。2、建立快速反应团队(RRT),要制定一个标准,RRS成员知道如何行动,制定反应时间,明确RRT来自哪里,去向哪里等。考核指标是15分钟快速剖宫产,15秒新生儿气管插管,30分钟有效的止血措施。
3、方向一致。在预防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手术,纠正贫血,及时应用药物缩宫素、麦角、前列腺素、氨甲环酸等,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在治疗方面,子宫按摩、抗休克治疗、子宫收缩药物及氨甲环酸、手术治疗。通过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4国指南比较,不尽相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指南,在指南的使用过程中牵涉到医疗水平及医学研究进展,认识上存在不一致。中国有中国的指南,我们在参照指南过程中应该建立适合本院的指南,综合性治疗,指南+个体特征+患者意愿。4、规范化的培训时必须的。如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 并不是一出血马上死亡,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有一定的抢救时机。我们不怕没有训练,害怕不规范的训练。产后出血的抢救,第一步是止血,第二步是降低并发症。5、每位病人的病情是不一样的,针对每一个病人,制定安全列表,把个体化情况进行标注。
总之,降低不良事件,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3D是可行的途径。
文章来源:本文为中国妇产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