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来源: 助产士网        浏览量:2063

分享到:
0
0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最重要的干预措施是提供早期的血管重建,实施静脉内溶栓或者用PCI替代冠脉支架的植入。

     PCI介入技术是再灌注治疗的首选。妊娠期间,医院如果没有实施PCI的能力,且孕妇没有绝对禁忌症,临床建议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系统性溶栓治疗。r-TPA并不通过胎盘,但可能会导致胎盘后出血。症状发生12小时内溶栓治疗效果较好,如果距离症状首发时间超过24小时,则不建议进行溶栓。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禁忌症有:

    ①颅内出血史;

    ②可疑的主动脉夹层;

    ③新发的活动性出血;

    ④重度高血压(不易控制);

    ⑤大脑动静脉畸形或脑部肿瘤;

    ⑥近3个月,头部外伤或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史;

    ⑦近2个月神经外科手术史;

    ⑧近3周内动过大的手术,使用抗凝药或心肺复苏超过10分钟等。

    支架植入优于简单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CI利用冠脉造影的造影剂标记病灶,在受损血管处植入支架。临床上支架主要分两大类:金属裸支架(BMS)和药物洗脱支架(DES)。BMS的优点在于植入4-6周内发生内皮化,因此可以降低早期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缺点在于缺乏抗增殖的药物,造成再狭窄的几率较高。

    DES可以释放抗增殖的药物,如依维莫司,佐他莫司等可以降低再狭窄风险,但会延迟内皮化。DES需要至少3-6个月的抗凝治疗来降低早期形成支架血栓的风险。尽管如此,两种支架都建议抗凝治疗1年,之后还是低剂量阿司匹林单一用药,持续终生。分娩期间,氯吡格雷可能被迫停用,但支架在权衡利弊后也可以植入。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实施PCI之前的药物治疗原则和上述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大体一致。一般妊娠期间心肌梗死治疗的基本原则不变,除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他汀类还有所有对胎儿不利的药物。如果患者需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应该因考虑对胎儿的辐射而推迟,可以使用腹部屏障限制胎儿射线暴露。

    根据美国妇产科协会建议,PCI中射线的数量不达到胎儿射线暴露的上限时整个过程是安全的。荧光镜检查时间应当尽可能减少。推荐24孕周后,进行连续电子胎儿监护。一项研究认为地塞米松可以保护心肌细胞免于凋亡,还可以限制梗死面积,然而,另一项研究却认为它增加梗死的面积。如果恰逢心梗期间早产儿分娩的话,那么使用类固醇类促使胎儿肺成熟是合理的。

    有些文献建议如果发生心梗时间超过2周,心肌层已经恢复,阴道分娩可能安全,然而这个时间段延迟分娩才是合理的。忽略严格的时间限制,不管是阴道分娩还是剖腹产,为避免心动过速和焦虑而镇痛反而增加心肌耗氧,分娩期间倍他乐克应当持续使用。如果可以进行阴道试产的话,手术钳和真空吸引器的使用可以缩短产程,减少孕妇的用力。

    冠状动脉夹层是非常罕见的情况,但在围产期有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中也应该考虑存在。在心梗孕妇产后,冠脉造影发现多达35%出现冠状动脉夹层,多数发生在产后前两周。夹层通常引起动脉管壁血肿,可能将血管堵塞,抗血小板凝集保持血管开放非常重要。临床表现和左冠脉ST段抬高型心梗类似,最初的基本治疗治疗也相似。诊断常由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治疗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文章来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