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原位保留的药物治疗

来源: 助产士网        浏览量:2134

分享到:
0
0

    1.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拮抗剂,对滋养细胞高度敏感。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断二氢叶酸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抑制嘌呤和嘧啶的合成,从而抑制滋养细胞增生,使滋养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和吸收,近年来有用于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

    Timmerman[19]48例胎盘植入患者实施胎盘原位保留治疗,26例没有实施任何辅助治疗,其中有2285%)例获得理想结果,但有4例(15%)因严重的出血和感染切除了子宫;另外22例采用胎盘原位保留后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其中5例治疗失败后行子宫切除,治疗成功率为77%;该研究还发现胎盘原位保留后使用和未使用甲氨蝶呤辅助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之所以会有如此的结果,可能是因为甲氨蝶呤对增生性组织有显著性作用,对处于退化状态的胎盘组织作用效果甚微[12,20]。由于没有直接证据显示甲氨蝶呤的疗效,RCOG在指南中也未对甲氨蝶呤的使用剂量及使用方式做出明确规定。

    虽然甲氨蝶呤的使用价值还不明确,但对于无活动性阴道出血、无感染征象、生命体征平稳、迫切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以在严密的监控下谨慎使用。对于需要进行子宫血管阻断(栓塞或结扎)或有感染可能的患者,不适合使用甲氨蝶呤,尤其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因为这样极易导致甲氨蝶呤毒性的蓄积[。有文献报道甲氨蝶呤对穿透性胎盘植入效果不佳,因此也不建议使用。

    使用甲氨蝶呤时禁止哺乳,其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口腔炎,肝、肾损害,骨髓抑制,皮疹,脱发,腹泻,肺纤维化等。因此要密切监测血象及肝、肾功能等变化。

    2.米非司酮:米非司酮不仅能促进子宫收缩,还能阻断孕酮的生理活性,使底蜕膜变性坏死;抑制绒毛增殖,诱发和促进其调亡,从而促进残余的宫内组织排出。

    文章来源: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4, 3(1):21-26/何梦舟,邓东锐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