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如何合理输血

来源: 助产士网        浏览量:2570

分享到:
0
0

    1、输血指征:血红蛋白水平>100 g/L可不考虑输注红细胞;而血红蛋白水平<60 g/L几乎都需要输血;血红蛋白水平<70 g/L应考虑输血;如果出血较为凶险且出血尚未完全控制或继续出血的风险较大,可适当放宽输血指征(每输注两个单位红细胞悬液可使血红蛋白水平提高约10 g/L)。

  产科出血的特点:急性大出血,代偿能力强,拐点明显,从代偿可能突然发生失代偿,实时大量消耗凝血因子易发生DIC。但产科出血具有可防控性,应该警惕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早期、及时、有效控制出血;晶体扩容量受限,总扩容量受限;需积极输血提高携氧能力,维持高氧耗;当大量出血时,在输注红细胞同时需积极补充凝血因子防治DIC

  2、如何正确评估出血量

  病程早期HbHCT不能反应失血量,失血早期可正常。失血量>20%,早期休克,常无症状;失血量>30%,明显休克,症状不明显;失血量>40%,重度休克,明显症状;产后出血因代偿能力强常被忽略,同时大量的科研结论均提示临床医生对出血量估计比实际出血量少估计3050%,故建议超估。大量输血指成人患者在<24h输注红细胞悬液≥18U,或<24h输注红细胞悬液≥0.3U/kg

  3、产后大输血的流程

  联系人员、建立通道、止血-—血液检测、输血—保持Hb>70g/L,Plt>75×109/L—保持PT/APTT,保持 Fib>1g/L、避免DIC。止血复苏(hemostatic resuscitation)强调在大量输注红细胞时,早期、积极的输注血浆及血小板以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无需等待凝血功能检查结果。

  4、建议红细胞

  血浆:血小板以1:1:1的比例输注。即10单位红细胞悬液+1000ml新鲜冰冻血浆+1单位机采血小板。

  5、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1)血小板计数:治疗目标是维持血小板计数在50×l09/L以上。

  (2)新鲜冰冻血浆:保存了血液中所有的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应用剂量为10~15 ml/kg

  (3)冷沉淀:如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1.5 g/L不必输注冷沉淀。

  (4)纤维蛋白原:输入纤维蛋白原lg可提升血液中纤维蛋白原0.25 g/L1次可输入纤维蛋白原4~6 g。补充凝血因子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均<1.5倍平均值,并维持纤维蛋白原水平在1 g/L以上。

    文章来源:中国妇产科在线


热门推荐: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