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

来源: 助产士网        浏览量:2075

分享到:
0
0

    原则为妊娠期的妇女一旦诊断为妊娠期药物性肝损害,立即停止使用有潜在肝脏损害的药物并对症治疗[11],可以采取保肝、降酶、退黄为主的治疗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立即停用有关药物和可疑药物。

    2.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足够的热量与蛋白质、维生素类等全身支持疗法。可给予高能饮食,每天热量约12 600 J、蛋白质70100 g、碳水化合物400500 g

    3.对于变态反应性肝素损害的患者,症状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能促进汇管区和胆小管炎症水肿消退,增加胆汁排泄;改善与胆汁生成有关的肝细胞内亚微结构的功能,增加胆汁流的生成;抗过敏和免疫抑制反应,减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免疫损害。而黄疸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用熊去氧胆酸,松弛胆总管括约肌,促进肝脏糖原蓄积,保肝解毒。

    4.对于代谢特异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可选用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一种三肽化合物,能与某些药物的肝毒性中间代谢产物结合使其失去活性,并在结合后迅速排出体外,保护肝细胞。

    5.妊娠期孕妇由于妊娠期甾体类激素的水平升高,发生的药物性肝损害常为胆汁淤积型。可选用S-腺苷甲硫氨酸来促进肝脏内激素代谢。

    6.嗜睡和精神紊乱等临近昏迷症状的出现,预示肝功能衰竭,治疗时要严加注意。此时应严格限制或停进蛋白质几天,补充维生素并加服乳、果糖等进行降低血氨处理。

7.肝昏迷患者的治疗包括静脉注射葡萄糖以维持能量和防止低血糖、严密监护体液和酸碱平衡、降血氨处理、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药物引起的暴发性肝炎,尚无特效疗法,重点在于清除药物造成的内在毒性,迅速促进药物排泄和代谢,保护肝机能。

文章来源;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