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破裂是VBAC极少见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很多因素影响其发生风险包括子宫瘢痕的厚度,即残存子宫肌层的厚度(residual myometrial thickness, RMT)。Naji等[12]经阴道超声连续测量了320名孕妇11-13周、19-21周以及32-34周剖宫产术后RMT,检出率仅为89%,平均值分别为5.3mm、3.5mm及3.5mm。由于超声测量困难,尤其是孕晚期和分娩前,临床实践中实际测量的几乎均为子宫下段厚度,包括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和肌层厚度。很多学者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子宫下段厚度进行研究,测量方法不尽相同,结果也是大相径庭,变化范围宽泛。各研究报道[13-17]经腹超声测量的子宫全层厚度中位数为1.8-3.95mm,波动范围为1.7-19.2mm,原因除了测量方法没有金标准(如测量的位置及次数,膀胱充盈程度,经阴道超声还是经腹超声,二维超声还是三维超声)外,主要是研究的异质性如纳入研究人群的不同造成的。有关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报道[15]更少,范围波动于0.6-9.7mm。
Jastrow等[18]对12项研究中1834例1次子宫下段剖宫产史者进行系统性分析,尝试发现子宫下段厚度与子宫破裂的相关性,寻找预测子宫破裂的最佳界值。结果显示,虽然发现子宫下段厚度与子宫破裂的风险呈强相关,但由于研究的异质性,故无法统一最佳截断值。不同作者建议的界值不同,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和肌层厚度的截断值分别为2.0-3.5mm和1.4-2.0mm。几个国际指南[6-8]同样一致否定了子宫下段厚度在这方面的预测价值,完全未提及相关信息。2013年更新的欧洲指南[19]也明确指出,通过子宫瘢痕厚度预测子宫破裂的风险还无法证实其有效性。
文章来源:德州围产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