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引产成功率,临床医生和病人更加关注的是引产给瘢痕子宫孕妇带来的不良预后,尤其是子宫破裂。Landon等[21]对19个医疗中心有1次剖宫产史、33699例单胎孕妇进行前瞻、观察性研究,其中53.1%(17898例)试行VBAC。作者发现,与自然临产相比,无论引产或缩宫素加速产程均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自然临产者为0.4%,缩宫素加速产程0.9%,缩宫素引产1.1%,前列腺素制剂引产1.4%。虽然其他研究[4,22]报道的子宫破裂率各有差异,但国际指南达成共识:虽然引产增加试行VBAC患者的子宫破裂率,但由于绝对风险低,故引产对VBAC来讲也是一种选择。需要提醒的是,所有相关证据均来自于非随机对照研究,可能存在较大偏倚,故得出结论和咨询病人时需谨慎[23]。
关于引产方法的选择,虽然无法得出各种引产方法确切的子宫破裂率,但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缩宫素引产和加速产程略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可在充分权衡利弊、正确咨询及知情同意下使用;小样本的研究表明PGE1会明显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不建议使用;机械性方法促宫颈成熟研究较多的是Foley导尿管的应用,目前没有证据证实其与子宫破裂的相关性,虽然VBAC成功率低(55.7%,P<0.01),但在更有力的证据出现之前,研究还是支持Foley导尿管在VBAC中的使用[24],今年发表的两篇Cook双球囊促宫颈成熟的研究[25,26]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至于PGE2引产是否增加有1次剖宫产史的单胎孕妇子宫破裂的风险,近年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和美国妇产科杂志的三项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得出了三个有趣结论:Lydon-Rochelle等(2001年)认为PGE2增加子宫破裂风险[4],Landon等(2004年)认为子宫破裂的风险没有增加[21],而Macones等(2005年)则认为仅在序贯使用PGE2和缩宫素后子宫破裂的风险方增加[27],也仅仅增加3倍左右的风险。
故给出的建议为使用PGE2引产时尽量避免序贯使用缩宫素。分析可能存在的偏倚:随着一些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子宫破裂被相继报道,尝试VBAC者至Landon等的研究阶段已经明显下降,从安全角度考虑,纳入病例的选择也更加严格,至2005年Macones等研究时,已经将所有子宫切口不明者完全排除,仅纳入了子宫子宫下段横切口者。另外,Lydon-Rochelle等研究中的前列腺素药物并没有将PGE1排除,也没有列出具体的引产方法,包括用药剂量和途径,而后两项研究均已将PGE1排除。因此,Macones等认为子宫破裂和PGE2的正相关性可能是偏倚所致。鉴于上述可能的风险以及目前缺乏随机对照研究给出的有力证据,且有报道认为地诺前列酮引产可能会造成围产儿死亡率的增加[26-27],故目前至少不推荐常规使用地诺前列酮引产,尤其在国内医疗环境下以及VBAC开展尚不成熟的前提下。
文章来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17(3):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