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镜手术的不同术式

来源: 助产士网        浏览量:2460

分享到:
0
0

      Quintero在1998年创立了选择性激光电凝技术(selective fetoscopic laser photocoagulation,SFLP)并在2007年发展为序贯选择性激光电凝术式(sequential SFLP)。选择性激光电凝术的出发点是只凝固真正的双胎间吻合血管,避免凝固所有跨过羊膜分隔的胎盘血管,目的是尽可能保留有功能的胎盘组织,这种做法目前被大多数胎儿医学中心所接受[7]。序贯选择性激光电凝术式是在原有选择性电凝术式上的进一步改进。它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凝固胎盘吻合血管,在电凝过程中可以部分纠正供血胎儿的血流灌注不足和受血胎儿的过度灌注。其做法是首先沿着从供血儿至受血儿方向由粗到细逐个凝固动静脉吻合支,其次再逐个凝固动脉-动脉吻合,静脉-静脉吻合[8]

       对于这两种术式效果的比较,2014年Joost等[9]发表的Meta分析收集了3个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资料,包括了120例采用选择性术式和224例采用序贯选择性术式,比较了两种术式的围产儿结局,至少一胎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8%和92%(P=0.22),两胎存活率在采用序贯选择性术式组中要高于选择性术式组(75%,52%,P=0.002),供血儿死亡率在采用序贯选择性术式组中低于选择性术式组(10%,34%,P<0.01),受血儿死亡率在采用序贯选择性术式组中低于选择性术式组(7%,16%,P=0.02)。

      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收集的资料均来自于小样本的非随机对照研究,对于这两种术式的评估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Solomon技术"是指除了凝固胎盘间的吻合血管以外,还需要将已经完成凝固的吻合血管间存在的空白区域进行电凝,连接成为完整的分割线,从而使胎盘成为独立的两个部分。"Solomon技术"可以凝固细小的吻合血管,从而使得术后胎儿的存活率得以提高,降低了TTTS的复发和术后TAPS的发生率。对于这些技术的有效性,仍然在进行相应的研究评估[10]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年第7期

热门推荐: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