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X线检查测量

来源: 助产士网        浏览量:2605

分享到:
0
0

     20世纪50-70年代,发达国家广泛将X线应用于预测头盆不称、臀先露以及剖宫产史患者的分娩方式。传统X线骨盆测量的基本方法是在对女性行X线骨盆前后位或侧位,甚至耻骨弓位的投影后再对其进行测量分析。

     但X线骨盆测量方法复杂,存在投影放大、重叠、较大线辐射等缺点。而且,其只能从有限的角度对骨盆进行二维显示,不利于妇产科医师和助产士的理解,故没有证据认为线骨盆测量准确性优于临床骨盆测量,其临床作用并没有得到证实。但这并没有阻碍X线应用于骨盆测量的研究。Macones等应用X线骨盆测量结合胎儿超声结果,计算胎儿骨盆指数(fetal-pelvic indexFPI)协助选择分娩方式,认为FPI结合临床高危因素可准确地识别具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

     Harper等使用X线检查对426例产妇的中骨盆进行了扫描测量,应用中骨盆前后径、坐骨棘间径和中骨盆周长来预测分娩方式,认为X线检查能够预测剖宫产,协助分娩方式的选择。

     而基于X线检查技术的EOSTM成像系统(EOSX-ray imaging system)是医学影像学又一项技术革命,其原理是对患者正面和侧面同时进行扫描,通过参数计算得到检查部位的2D3D图像,从而应用于临床诊疗。

     2005年法国科学家Dubousset等首次将将EOSTM成像系统应用于临床研究,认为与CT三维成像技术相比,EOSTM成像系统具有辐射更小,更加快速,体位更为舒适等优势,是对传统X线骨盆测量诸多缺点的弥补。Sigmann等首次将EOSTM成像系统应用于内骨盆测量,认为其是骨盆测量又一种可靠的方法,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目前EOSTM成像系统在骨盆测量方面正处于探索阶段,其作用有待于更进一步研究。

    来源:本文刊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2月第31卷第2期第109-112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