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妊娠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为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体各器官也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为母体子宫的增大。机械理论学说认为,增大的子宫容易对泌尿系统产生压迫,加之子宫右旋,充血的子宫动静脉对右侧输尿管的压迫明显,因此90%的生理性积水发生于右肾及右侧输尿管,尤其在妊娠中晚期更加显著,而左侧输尿管因有乙状结肠的保护,发生生理性积水的临床案例明显少于右侧,为67%[7-9]。因此,妊娠合并肾结石的患者取左侧卧位有助于减轻积水所致的不适感。而激素理论学说认为,妊娠期母体内孕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在孕激素的作用下,输尿管增粗、变长、屈曲,平滑肌松弛使之蠕动减少,尿流缓慢,导致肾盂及输尿管的扩张[10]。这是妊娠早期引起肾积水的主要原因。而尿路积水是妊娠期尿路结石形成的一个良好的微环境。
其次,妊娠期肾脏生理学的改变也与肾结石的形成有关。由于妊娠期血容量的增加,孕妇及胎儿代谢产物增加,肾脏负担加重,从而导致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及肾血流量(renal blood flow, RBF)显著增加。尤其在妊娠中期,肾小球滤过率较非孕期增加40%~65%,肾血浆流量增加50%~85%。尿素、肌酐、柠檬酸、镁离子等亦随之排出增加;而妊娠期胎盘分泌1,25-二羟基胆骨化醇和甲状旁腺激素生成减少,造成妊娠期一过性的高钙尿。尿液中的这些物质相互结合,加之尿路的梗阻,导致尿液中晶体在引流较差部位沉积,从而形成结石[11]。值得一提的是,有文献报道,妊娠期肾结石的构成成分有74%为磷酸钙,26%为草酸钙[12],这一现象与非孕期肾结石的组成截然相反,目前这种机制的形成尚不明确,可能与妊娠期肾脏的生理学改变有关。
近来,还有学者提出,妊娠期代谢异常,包括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也是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
文章来源:德州围产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