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即时放置固定式宫内节育器120例的临床观察

来源: 助产士网        浏览量:2090

分享到:
0
0

  [关键词]  宫内避孕器,铜;产后避孕;剖宫产术
   产后避孕最主要的问题是节育器脱落和带器妊娠。近年,有学者认为产后立即放置 (immediate postplacental insettion,IPPI)含铜宫内节育器(IUD)是较好的产后避孕方法。我们在固定式宫内节 育器广泛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的基础上,在剖宫产术后即时放置固定式宫内节育器,探讨固定式宫内节育器用于产后避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1年6月至2002年9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孕妇1420例,术前经临床医生介绍产后避孕的基本知识,230例自愿接受 IPPI。其中,初产妇148例,经产妇82例,随机分为两组,单日放置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共120例,双日放置TCu220C,共110例。
   1.2方法  两组均于剖宫产术中胎盘娩出后10min内放置,固定式宫内节育器组用探针测子宫下段切口至宫底的长度,然后将放置器置人宫腔,抵达宫底 中部后轻轻向前推动推杆约1cm,将固定式宫内节育器植入宫底肌层,撤出放置器,然后用止血钳将尾丝经宫颈内口塞入阴道;TCu220C组同样用放置器将 节育器置子宫底中部,用止血钳将尾丝经宫颈内口塞入阴道。两组均于产后42d复查时剪断过长尾丝,并于6个月、12个月各随访一次,了解出血、疼痛、性交 不适、带器妊娠及脱落等情况。
  2结果
  2.1放置情况及副反应  两组均一次放置成功,并于产 后42d复诊,了解产后恢复及子宫复旧情况,并剪断尾丝。两组使用IUD l2个月,月经量、不规则阴道流血、疼痛、白带增多等副反应没有差异,见表1。 固定式宫内节育器组在6个月内有12例因男方性交痛来院就诊,重新剪短尾丝后疼痛消失。
   2.2  终止情况  用生命表法计算固定式宫内节育器组和TCu220C组放置后6、12个月各种原因的终止率,见表2。使用12个月两组妊娠率分别 为0.83%和3.64%,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终止主要原因为脱落,使用12个月的脱落率分别为4.17%、10.91%,差异 有显著性(P<0.05),其次为因病症取出。产后12个月累积终止率分别为8.33%、20.91%,产后12个月的续用率分别为91.67%、 79.09%,差异有显著性(P<0.01)。
  3讨论
  产后放置IUD的关键是放置的时 间和部位;IUD的类型及方法。目前认为:(1)无论是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分娩均应在胎盘娩出后10min内置入IUD,即产后立即放置,并要将IUD放 至子宫底中部,这是因为10min内放置的脱落率显著低于产后10min至48h之间放置的[1];(2)应放置含铜IUD,惰性IUD不适合 IPPI[2]。但剖宫产术后放置何种IUD较为合适,文献报道尚少。
  固定式宫内节育器是由6个小铜套穿在一根聚丙烯或尼龙线上。手术线的一 端为一小结或为可降解的小圆锥体,可用放置器固定于子宫底的肌层内。其特点是:(1)无支架,与宫腔接触面积小,可减少出血、疼痛等副反应,也适于不同的 宫腔形态;(2)固定子宫底,可减少脱落[3]。因此理论上,固定式宫内节育器比其他带铜IUD更适于产后放置。
  两种宫内节育器对照结果表 明,固定式宫内节育器组妊娠率、脱落率、累积终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12个月的续用率分别为91.67%、79.09%,差异有显著性 (P<0.01)。两组的副反应,如经量增多、不规则阴道流血、疼痛、白带增多等均无明显差异,且发生率均较低。只是固定式宫内节育器组的6个月内 男方性交痛较多,主要原因是部分患者子宫复旧时间较长,导致尾丝脱出宫颈内口,经重新剪短尾丝后症状消失。
  综上所述,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因其独特的植入式设计,用于产后避孕,脱环率低,避孕率高,副反应和其他含铜IUD无明显差异,值得进一步推广,但需积累更多临床资料进一步证实,同时建议厂家对尾丝材料做进一步改良。
  
  参考文献
  [1]全国宫内节育器临床研究组.不同时期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和副反应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7,22:350
  [2]徐晋勋,庄留琪,余国恩,等.两种产后立即放置TCu380A宫内节育器方法的比较:910例12个月随访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354

  [3] Van Kets H,Van der Pas H,Thiery M,et al. Tne Gyne Fix implant systems for internal, postpartum contraception: a sig- nificant advance in long- term reversible contraception[J].Eur J Contracept Reprod Health Care, 1997,2:1

来源:中国妇产科在线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