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一例
富顺县怀德镇中心卫生院 (643200)罗荣成 何英
1. 临床资料:
患者×××,因第二胎足月孕、瘢痕子宫行剖产术,住院七天伤口拆线出院。出院后第十天出现左下肢紧绷感在,左下肢比右下肢明显大。来院复诊。查体:体温正
常,腹部伤口愈合良好。左下肢较右下肢明显大,左下肢不红无压痛。双侧下肢大腿周径相差5CM。给予潘生丁、阿斯匹林口服,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静脉
注射,无好转。诊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转上级医院治疗。
2. 讨论:
孕产期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产生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手术后卧床活动减少、手术后应用止血的药物都是产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在剖宫产术围手术
期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凝药物的指征,鼓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的医院为预防手术出血,术后常规的使用止血的药物。这样更易产生深静脉血栓。手术后应用止血
药物指征要有明确的凝血功能障碍的实验室依据。在基层医院作凝血功能全套检查有一定难度。我认为术中发现有明显的广泛性渗血、明确的凝血功能障碍可以应用
止血药物。手术中出血不多,术后中、产后两小时出血不超过400ML不宜常规应用止血药物。
温州医学院林莲莲主任的点评
产后(包括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以前较多,近年提倡术后活动,应当慢慢的减少了,基层还存在很多问题,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教训与启迪的病例。
目前由于麻醉技术的提高,剖宫产术后不再是过去的需要平卧6小时,我们现在是术后2小时即活动下肢,4小时即平卧姿势的翻身。
产科剖宫产术后不可使用止血药,因为产妇本身是处于高凝状态。对产后也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用超声明确诊断,了解下肢各血管的血流状态,可以明确是髂血管,股血管等部位与血管栓塞的状况。
来源:中国妇产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