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来源: 助产士网        浏览量:1973

分享到:
0
0

  盆底功能障碍是盆底结构发生变化和功能发生障碍。包括尿失禁、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尿瘘、便瘘等。女性较男性多,女性大多由怀孕、分娩及多 胎生育引起,是影响女性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我院妇产科自2007年6月-2009年5月共收治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12例,给予 盆底功能重建术及规范化护理。治愈率达100%,无任何并发症,出院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十二例,年龄52-82岁。均有多胎生育史,已停经。症状:阴道脱出肿物;阴道前后壁呈不同程度的球形彭出;大小便困难。符合以下诊断:(1)子宫脱垂(2)阴道前、后壁彭出。 
    二、治疗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取膀胱臷石位行经阴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后给予输液内加抗生素、能量合剂、复方氨基酸、706代血浆+红花等药物治疗。 
    三、结果: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经临床治疗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术后随访效果满意。 
    护理 
    一、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此患者大都是老年,思想保守,虽然受疾病的长期折磨,由于害羞和封闭心理,对自己的病总觉得难以启齿,不愿意与她人交流,此时应耐心安慰患者, 主动协助生活所需,并用成功的病例教育和鼓励患者。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向其讲解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麻醉方法、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预后情况等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紧张忧虑情绪,使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会阴部 护理:由于该疾病患者子宫长期脱于阴道外,大多形成慢性宫頚炎及子宫体受摩擦而发生角质化,为降低手术后刀口感染率,术前每日2次用1:5000高锰酸钾 溶液行阴道及会阴部冲洗,此操作应轻柔,溶液温度应适宜,屏风遮挡,边操作边指导患者手术时的体位即膀胱臷石位:在医生指导下,一般将膝关节屈曲90度为 宜。 
    3、饮食护理: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要使机体组织从创伤到组织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营养状况与手术耐受力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 系,因此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饮水,增加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术前晚流质饮食,术前晨禁饮食。 
    4、术前检查:检查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化验血常规、血糖、凝血功能,了解患者有无禁忌症如心脏病、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5、皮肤及肠道准备:备皮范围上至脐部、下肢膝关节,备皮时注意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因皮肤损伤会增加术后感染的机率;为防止术后腹胀及用力大便等术前应清洁灌肠,灌肠后要防止病人虚脱。  
    6、术前用药:术前半小时给予基础麻醉药物,一般为苯巴比妥和阿托品。苯巴比妥类能使病人得到充分镇静,减少对手术的紧张情绪;阿托品为抗胆碱药物,可抑制唾液腺和支气管粘液腺的分泌,防止支气管痉挛等因麻醉引起的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二、术后护理 
    1、 卧位舒适:向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及用药,检查病人清醒情况。安置病人平卧位6小时,固定好床档。由于术中病人长时间取膀胱臷石位,回病房后会感到全身疲劳 不适,特别是身体受压部位和大腿髋关节、膝关节部位,此时应协助翻身并按摩身体受压部位,帮助其活动下肢关节部位。安置并固定导尿管于床边,给予保暖。 
    2、严密观察:观察患者的神志和生命体征,测量生命体征每30分钟一次,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病情稳定后逐渐改为每2-4小时监测一次;观察有无胸痛、气短等心绞痛、心悸梗塞征象;观察刀口有无渗血、肿胀等出血倾向。 
    3、 补充营养:此手术虽不涉及消化道,但是由于麻醉作用,胃肠蠕动减弱病人容易出现腹胀、呕吐等,术后应禁饮食12-24小时,次日可给予易消化吸收的流质饮 食如小米粥,可少食多餐、勿食牛奶、豆汁、糖等产气食物,如无腹胀,以后可逐渐改为半流质、软食,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普通饮食,增加鱼、瘦肉、大豆、蛋类 食物,鼓励病人多吃水果、蔬菜,合理搭配食物,遵医嘱给予补充液体及营养药物如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等,以促进机体各种功能顺利恢复。 
    4、预防感染:室内保持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避免空气对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鼓励床上活动,协助翻身、拍背、排痰,以预防坠积性肺炎;鼓励多饮水,放泌尿系统感染,每日行会阴消毒2次,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5、 预防血栓:因患者手术创伤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及术后卧床静脉血流相对缓慢,易形成血栓,故手术后应积极预防血栓形成。(1)术后第二日即给予抗血栓药 物:706代血浆500 ml+红花20ml静脉点滴;低分子肝素钙4000iu脐周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2)观察双下肢有无疼痛、肿胀。(3)鼓励患者经常床上活动如下肢 屈伸锻炼及左右翻身,平时可协助按摩双下肢。(4)多饮水。 
    6、皮肤护理:由于该疾病患者术后需卧床1周,老年人皮肤弹性极差,抵抗力较弱,所以皮肤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应及时更换床单、被罩,经常整理床单位,年龄偏高者铺入气垫床,保持床单位平整无碎屑,以预防压疮形成,平时保持会阴部清洁,便后清洗外阴。 
    7、尿管护理:术后病人继续输液,尿液分泌较快,要及时倾倒尿液以预防倒流,同时记录尿量;随时观察尿管是否通畅,管道有无扭曲受压,术后3-4日给予间断放尿,以锻炼膀胱功能,5-6日测量残余尿量,如果测得残余尿量低于100毫升,可拔除尿管。 
    出院指导:术后3个月勿参加重体力劳动;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讨 论:盆底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面对的基本是些基层地区的老年人,经济收入相应减少,生活条件受到一定限制,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或悲伤情 绪;另外,思维及接受能力方面相对较慢,这就更需要我们护理人员人性化、知识化的护理指导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护士诚恳主动的服务态度,温和体贴的言语 会使她们成为非常合作的病人。另外护理人员敏锐的观察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处处为病人着想的优良医德对预防和早期发现手术并发症,促进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作 用。

作者:田光玲|朱化英   来源:中国妇产科在线

热门推荐: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