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产妇临产前后生理和心理会发生很大变化,尤其在临产时波动更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直接影响产程进展,造成分娩障碍及产
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不同时期,给予适时的心理护理与心理疏导,使之保持良好的心境、乐观的情绪和对顺利分娩的坚定自信
心,对产妇能否顺利分娩、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为2007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12例初产妇,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6.41±1.96)岁。足月待产,胎位正常,生命征
平稳,无妊娠合并其他疾病。经调查,有104例(92.86%)有以下症状:觉得比平时容易紧张或着急,会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恐惧不安,导致失眠、食欲
不振,对自己正常分娩缺乏自信心。
1.2 方法
将112例初产妇随机分为A组(64人)和B组(40人)。心理护理方法为:A组病例入院时,护理人员给孕妇安置清洁、安静、舒适的家庭式病房,使其尽快
熟悉环境和有关医护人员。在待产过程中护士或助产士与孕妇及家属进行亲切交谈,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使她(他)们满怀信心的迎接分娩。通过听录
音、看录像、听讲座等多种方式向孕妇详细介绍正常妊娠、分娩生理知识及分娩过程可能出现的症状、分娩过程中疼痛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并且教会孕妇在宫缩
期间的放松训练和抚摩腹壁及第二产程正确使用腹压的方法。向孕妇讲解阴道分娩对于产后母婴健康的好处,并鼓励其丈夫积极参与。随着产程的进展,助产人员进
一步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向其解释宫缩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避免大声呻吟,指导产妇使用放松术。在观察产程的同时,以随意交谈的方式讲解一些能使产妇心情
愉快的话语,分散其注意力。子宫收缩时指导产妇做深呼吸、放松、不要过早向下用力,以免造成宫颈水肿。宫缩间歇时协助产妇饮水、帮助擦汗、进食及排尿,避
免膀胱过度充盈,影响胎头下降。储备足够的体力,提高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力,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告诉产妇她们在分娩中起"主导"作用,指导她们正确运用腹
压,主动配合助产人员,使胎儿顺利分娩。产妇的情绪对产后子宫收缩有很大的影响,过度的高兴和悲伤均可导致子宫收缩不良引起产后出血,因此要及时告知产妇
婴儿性别及健康状况,使其感到做母亲的欣慰,保持愉快的心情,顺利地完成分娩。分娩后让母婴多接触、早吸吮,有利于增进母婴感情,促进子宫收缩,促进乳汁
的分泌。B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产妇进入待产室后,进行常规护理,按时听胎心,认真观察宫缩的强度和频率,并记录产程进展情况。
2 结果
A组正常分娩者56人,占总人数的87.5%,新生儿评分良好,无一例产后出血者,平均总产程为(11.02±1.21)h。B组正常分娩者18人,占
总人数的45%,其中有2例发生产后大出血,占总人数的5.0%;平均总产程为(18.454±2.12)h,明显长于A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的进展密切相关,
如产妇的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充满自信,产程则能顺利进行。如情绪紧张,焦虑,恐惧不安,失眠,食欲不振,将会在监产时造成宫缩乏力,宫口不开,产程延长
及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后果。恐惧可对宫缩质量与宫颈扩张会产生不利影响,恐惧还可增加产时的疼痛,疼痛反过来又增加恐惧与紧张,形成恶性循环。紧张可使机体
释放某些激素,如促肾上腺素、皮质醇、儿茶芬胺和内啡呔,这些激素可减少子宫血流从而引起胎儿窘迫。
加强产妇产程中的心理护理十分重
要,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助产人员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产妇交流,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它能够有效缩短产程,降低新生
儿窒息率和难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因此,助产人员不但要有精湛、娴熟的技术水平,而且还要掌握医学和护理心理学知识,使产妇感到安全、愉快、幸福,让她们
在愉快的心境中顺利分娩。
来源:中国妇产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