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及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2000 年指定的千年宣言由 189 个国家共同签署,并转化为 2015 年前要实现的
8 个千年发展目标,即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其中 MDG 4 和 MDG 5 分别为:1990 年到 2015 年,将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 2/3,孕产妇死亡率降低 3/4。
2008 年,确定了 68 个重点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加速推进这一改善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健康的行动计划。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在降低孕产妇及儿童死亡率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013 年 6 月,中国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了 2012 年国家孕产妇及儿童死亡率监测系统数据。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 MDG 4,预计到 2015 年,将有望实现 MDG 5。
孕产妇及死亡率的大幅下降,毫无疑问得益于中国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2012 年,中国政府在医疗方面的资金投入估计达到了 28900 亿元人民币,人均约 2135.8 元。
改善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的有效干预措施包括产前保健、医院分娩、新生儿走访以及大力改善对孕妇和 3 岁以下儿童的管理措施。值得一提的是,1991 年中国的医院分娩率只有 50.6%,20 年间已增长到了 99.2%。
2000 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以改善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如在中西部地区的 1000 个县开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的项目,并鼓励医院开展产妇保健计划。
2009 年起,中国政府推行了多项医疗体制改革政策,并逐步建立了覆盖城市和农村的基本医疗保健制度。目前为止,已有超过 13 亿人口参与了基本医保。
2012 年,产妇出血仍是中国农村和城市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 25%。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早产、低体重儿和新生儿窒息。
为实现 MDG5,中国政府应采取更多有效措施以降低产妇出血,并重点改善造成 5 岁以下儿童的主要原因(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同时对于农村地区,政府应给予更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