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影像学在双胎输血综合征的预测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助产士网        浏览量:3392

分享到:
0
0

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是双胎妊娠的常见并发症,绝大多数发生于单卵双胎中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 (monochorionicdiamniotie,MCDA),在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中罕见。单卵双胎的发生率占双胎妊娠的 1/3,MCDA 占单卵双胎的 3/4,而 TTTS 发生率占 MCDA 的 8%~l0%。

体外受精(IVF)使单卵双胎的发生率升高 2~12 倍。IVF 形成的 MCDA 也会发生 TTTS。如果不予治疗,TTTS 的胎儿死亡率可达 80%~100%。存活儿致残率为 15%~50%,神经系统损伤率为 l0%~30%。早期预测和早期诊断 TTTS 有助于早期治疗。现就超声影像学在 TTTS 的预测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一、TTTS 的预测指标

1. 胎儿绒毛膜羊膜性的确定;阴道超声一般于妊娠 7 周可确定孕囊的有无及数量。MCDA 为 1 个孕囊内可见 2 个胎芽,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ichorionie-diamnlotic,DCDA)为 2 个孕囊内各有 1 个胎芽。妊娠 9~14 周时,羊膜和绒毛膜逐渐融合。MCDA 由 2 层羊膜形成较薄的分隔膜,超声测量分隔膜的厚度一般〈2mm,与子宫壁形成垂直的 "T" 征;DCDA 则由 2 层绒毛膜和 2 层羊膜形成较厚的分隔膜,超声测量其厚度一般〉2mm,与子宫壁相接处形成 "λ" 征或 "双峰征"。

妊娠 12 周胎盘已经形成,胎盘的个数也有助于绒毛膜性的鉴别。超声下 MCDA 仅见 1 个胎盘,DCDA 为 2 个独立的胎盘。妊娠早期结合孕囊数目、"T" 征或 "λ" 征以及胎盘数目等指标,可提高超声诊断绒毛膜性的准确率。妊娠 14 周前超声诊断绒毛膜羊膜性的敏感性可达 100%,特异性为 99%。因此,妊娠早期超声对双胎绒毛膜性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和重要性。越早鉴定 MCDA,越有助于早期预测 TTTS。

2. 顶臀长(crown-remplength,CRL)和颈部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度的差异:Lewi 等认为,双胎 CRL 相差〉10mm,进展为 TTTS 的风险较大。Bhide 等认为,妊娠 11~14 周单绒毛膜双胎 CRL 值差异越大,胎儿死亡率越高。多项研究表明,妊娠 11~13 周测量双胎胎儿 NT 厚度对预测 TTTS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异常的 NT 厚度定义为大于相应孕周正常 NT 厚度的第 95 百分位数,或双胎 NT 厚度相差≥0.5mm。

Bebbington 认为,MCDA 双胎中至少一胎 NT 厚度增高对严重 TTTS(分期≥Ⅲ级)预测的敏感性为 0.32,特异性为 0.88,阳性似然比为 1.45。Kagan 等发现,双胎 NF 厚度相差〉20%(NT 厚度差值/较大 NT 厚度×100%)时,发生 TTTS 可能性大,预测 TTTS 的敏感性为 0.57,特异性为 0.77,阳性似然比为 1.73。因此,CRL 和 NT 的差异可作为妊娠早期预测 TTTS 的重要指标。

3. 隔膜褶皱:双胎羊水量不均衡可弓 l 起 2 个胎儿间的隔膜褶皱,妊娠中期超声发现隔膜褶皱对预测 TTTS 有指导意义。Sebire 等对 153 例单绒毛膜双胎在妊娠 l5~17 周进行 B 超检查发现,49 例(32%)可检测到隔膜褶皱,其中 21 例(43%)进展为 TTTS,15~l7 周出现隔膜褶皱预测 TTTS 发生的似然比为 4.2。

Sueters 等对 23 例 MCDA 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6 例检测出隔膜褶皱的 MCDA 孕妇中只有 l 例进展为 TTTS,而未发现隔膜褶皱的 17 例中,有 3 例进展为 TTTS,并认为隔膜褶皱并不能作为预测 TTTS 的有效指标,但因该研究样本量少,结沦并不具有说服力。

4. 显著的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和双胎发育不均衡:FGR 在 MCDA 中的发生率为 9.9%~25%,在 TTTS 巾的发生率为 50%。双胎发育不均衡主要是由双胎间不平衡输血引起,主要表现为:2 个胎儿双顶径相差≥5mm,腹围相差≥20mm,股骨长相差≥5mm,估计体重差异≥20%。

和双胎发育一致的孕妇相比,双胎发育不均衡的孕妇 TTTS 等其他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因此,妊娠期超声监测 FGR 和双眙发育不均衡对预测和诊断 TTTS 有价值。

5. 双胎血流动力学异常:TTTS 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表现为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的缺失或反流、静脉导管血液反流、搏动性的哜静脉血流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峰值增加。脐动脉异常主要表现为 双胎脐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脐动脉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峰值比(systolic/diastoliGrtio,S/D)的差异。

供血儿由于持续输血给受血儿,胎盘末梢血管血流量急剧减少,血管阻力增大,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甚至消失或出现反流。同时受血儿持续地接受输血,造成受血 儿持续高血容量,羊水增多,胎盘水肿,胎盘血管受压,阻力增加 S/D 也相应增加。静脉导管血.流异常主要表现为动脉收缩期 A 波反流。

Matias 等对 50MCDA 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有 4 例进展为 TTTS,这 4 例均发现静脉导管血流异常,其余 2 例静脉导管血流异常的 MCDA 有其他并发症,静脉导管反流对 TTTS 预测的敏感度为 0.66,特异性为 1.0。Maiz 等〔对 179 例单绒毛膜双胎孕妇(进展为 TTTS 的有 26 例)在好娠 11~13+6 周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静脉导管血流,至少一胎 A 波反流有 33 例(18.4%),而 26 例 TTTS 孕妇中,A 波反流者有 10 例(38.5%)。

Gungor 等发现,受血儿脐静脉血流量/体重明湿高于血儿,在 TTTS 进展期双胎脐静脉血流量/体重均降低,故认为该指标对预测 TTTS 进展有价值。人脑中动脉峰值流速明显增加,反映了受血儿心功能改变后引发的颅内血供改变。国外已开展此项检测用于 TTTS 胎儿贫血的诊断,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1.5 倍的中位数,是确诊胎儿贫血的重要依据,但同内尚未普遍开展。

6. 羊水量差异:TTTS 供血儿通过胎盘吻合血管向受血儿分流,表现为双胎羊水量差异。TTTS 羊水差异为:MCDA 双胎,一胎羊水过少,指最大垂直径(deepest vertical pocket,DVP)≤2.0cm;另一胎羊水过多,指妊娠 20 周前 DVP≥8cm(妊娠 20 周后≥10cm),符合羊水过少一羊水过多综合征。

Mari 等将临床上常她羊水量不均衡(一胎 DVP 为 2~3cm,另一胎为 7~8cm;或双胎之一羊水过多/过少且另一胎羊水正常)为 "伪 TTTS"。动态监测羊水量的变化趋势足产前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关键,也是临床十预的重要依据。

7. 脐带附着异常:包括脐带帆状附着和脐带边缘附着。Chu 等研究发现,约 1/3 的 TTTS 可发现脐带帆状附着。尽管 Lopriore 等认为,脐带帆状附着并非洋估 TTTS 发生和发展的有效因素,但 TTTS 供血儿脐带帆状附着的发生率为 24%,受血儿仅为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由于相关研究较少,脐带附着异常对 TTTS 的预测价值仍需大样本证实。

8. 胎盘血管吻合支的构图:MCDA 胎盘的血管吻合分为 3 种,即动一动脉吻合(aterio-ateriaoanastomoses,AA)、静一静脉吻合(veno- venousanastomoses,VV)和动一静脉吻合(aterio-venousanastomoses,AV)。AA 和 VV 血流具有双阳性,被认为是生理性的血管吻合,AA 因动脉具有较高的压力而具有更强的调节能力。AV 被认为是一种病理性吻合,为从动脉向静脉的单向血流。

一般地,Av 造成的双胎血流不平衡可由 AA 代偿,但当 AA 吻合支较少或急性栓塞时,可能造成 TTTS 急性进展。TTTS 孕妇的胎盘中,多缺乏 AA。通过彩色血流图和频谱多普勒技术对胎盘的血管吻合进行构图,可以评估 TTTS 进展的速度和风险。但由于胎盘血管构图对技术要求高,且胎盘深部的血管吻合支不易捕捉,因此,此项技术并没有广泛开展。

二、TTTS 的产前诊断

1.TTTS 的产前诊断:主要通过 B 超进行,必须同时符合以下 2 个条件:(1)符合 MCDA 的诊断;(2)符合羊水过多一过少综合征:一胎羊水对少,DVP≤2.0cm;另一胎羊水过多,妊娠 20 周前 DVP≥8cm,妊娠 20 周后 DVP≥10cm。

2.TTTS 的 B 超分级:Quintero 等在 1999 年提出了 TTTS 的 5 级分级法并被广泛应用。I 级:仅表现为羊水过多或羊水过少;Ⅱ级:动态观察 lh,受血儿膀胱充盈,而供血儿膀胱不可见;Ⅲ级:任一胎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异常,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或反流,静脉导管 A 波反流,脐静脉血流搏动样改变;Ⅳ级:受血儿心力衰竭或水肿;Ⅴ级:任一胎儿或双胎宫内死亡。

Quintero 分级已经成为评估 TTTS 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的有效依据。一股情况下。TTTS 从Ⅰ级到Ⅴ级逐级进展,但在有些严重的 TTTS,尤其是一些缺乏 AA 吻合支的 TTTS 双胎中,进展可呈无序性,供血儿无尿可以比羊水少提前出现,脐血流值异常也可比双胎膀胱差异提前发生。当胎盘吻合血管发生栓塞时,TTTS 可能会出现急性进展。

因此,Quintero 分级对胎儿病情演变的评估和预测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 TTTS 早期双胎心血管病变存在并参与 TTTS 的病理生理变化,因此结合胎儿心功能研究的各种分级标准不断出现。

TTTS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比总体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增加了 13~14 倍。在早期 TTTS 中,受血儿心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即可达 50%~60%,但只有 l0%可检查发现,利用胎儿超声心动图早期就可以检测到受血儿的心功能异常,对治疗和预后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受血儿血容量增多易引起心室肥大、心室功能异常或房室瓣反流,可进展为双心室肥大、收缩功能障碍,右心窜流出道狭窄和臃动脉狭窄。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可在 lO%的 TTTS 受血儿巾观察到,三尖瓣反流发生于。30%~40%的受血儿中,二尖瓣反流相对少见。心肌性能指数(MPI)是通过多普勒测速仪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 一个重要指标。

Habli 等主要从以下 3 个方面对 TTTS 受血儿心肌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房室瓣膜反流是否出现、心室壁的厚度、心室功能(通过 MPI 评估)。房室瓣膜反流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心室壁肥厚可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异常的心肌活动指数定义为 MPI 值超过正常胎儿 MPI 平均值的 2 个标准差以上。

根据严重程度将 QuinteroⅢ级细分为 a、b、c 级,即 Cincinnatiti 分级。该分级方法弥补了 Quintero 分级不能良好评估 TTTS 胎儿心脏功能的损害程度和预后的缺陷。Rychick 等也将双胎心血管评分纳入 TTTS 的诊断,简称费城儿童医院(CHPO)分级。尽管上述分级将胎儿心功能纳入评级依据弥补了 Quintero 分级法不能评估 TTTS 胎儿心功能损害和预后的缺陷,但目前仍没有充足研究证实 Cincinnati 分级可以修改或替代 Quintero 分级。

3.TTTS 的产前诊断流程:TTTS 症状多在妊娠 4~6 个月出现,妊娠 16~20 周被诊断。首先,在妊娠早期 B 超检查绒毛膜羊膜性,确定是否为 MCDA 双胎。对于 MCDA 孕妇,建议于妊娠 l4 周之前测量双胎 NT 厚度和 CRL 值。因为 NT 厚度和 CRL 值异常和 TTTS 高风险直接相关,所以,如果上述 2 个指标存在异常,建议每周进行 1 次 B 超检查,以便及早发现 TTTS 症状。

如果 NT 厚度和 CRL 值正常,建议于妊娠 16 周测量双胎 DVP 值。如果双胎 DVP 差异符合 TTTS 的诊断,则进行 Quintero 分级,并每周进行 1 次 B 超检查,直至分娩。胎儿超声心动图也是必要的。如果双胎 DVP 差异不符合 TTTS 的诊断,则对隔膜褶皱、脐血流的异常、脐带帆状附着、羊水量的差异及双胎生长发育不一致等 TTTS 的预测指标进行评估,如果合并上述高危迹象,为早期发现和诊断 TTTS 和双胎的其他并发症,B 超应为每 2 周进行 1 次。

Thorson 等研究发现,MCDA 孕妇 B 超随访时间在 2 周以上与诊断 TTTS 时 Quintero 分期较高直接相关。O‘Donoghue 等认为,尽管Ⅰ期 TTTS 较稳定,甚至可以发生逆转,但一旦 TTTS 进展发生,进程都很快。因此,对于不合并上述高危迹象的 MCDA 孕妇,仍建议每 2 周进行 1 次 B 超检查,有利于在严重并发症出现之前尽早发现 TTTS 症状,进而对 TTTS 进行早期干预,以改善妊娠结局,这和法国妇产科医师协会(CNGOF)临床指南推荐的 MCDA 孕妇每月进行 2 次 B 超监测的意见一致。

但考虑到国内患者的依从性以及过度医疗的问题,对未合并高危迹象的 MCDA 孕妇,建议从妊娠 16 周至分娩,最好每 2 周进行 1 次 B 超检查,条件不允许的,至少每 4 周送行 1 次。现将有关 TTTS 诊断流程归纳如图 1。

综上所述,超声影像学在 TTTS 的预测和产前诊断中起关键作用。妊娠早期 TTTS 的预测指标包括双胎间 CRL 和 NT 差异、静脉导管 A 波缺失或反流。妊娠中期 TTTS 的预测指标包括双胎发育不均衡、隔膜褶皱、羊水量差异、脐随流动力学异常和脐带附着异常等。妊娠早期确定为 MCDA 后,应根据是否有 TTTs 具体的高危因素,实行个体化超声影像学的随访监测。

胎儿超声心动困能及早发现胎儿心功能异常,但对于其是否纳入 TTTS 分级及对治疗和预后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各预测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仍需大样本统计分析。早期发现和诊断 TTTS,综合患者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以达到延长孕周、提高胎儿存活率,减少胎儿后遗症的目的。

文章摘自《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 年 3 月第 17 卷第 3 期 P207~211

文章作者:王霞 卢瑾文 张元珍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