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羊膜炎暴露史新生儿延长抗生素用药策略或不恰当

来源: 助产士网        浏览量:2055

分享到:
0
0

孕妇绒毛膜羊膜炎(CAM)是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约占所有孕妇合并症的 1%-10%;而暴露于 CAM 的新生儿患早发型败血症的比例会显著增加。

对这部分患 CAM 的母亲,若临床在其分娩时予以抗生素治疗,可降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发病风险;但母体分娩期抗生素的使用又会减少新生儿出生后全血细胞计数的敏感性。

因此,处理暴露于 CAM 的新生儿及衡量分娩期抗生素的使用问题,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评估新生儿败血症的常用标准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未成熟与总中性粒细胞(IT)比值、CRP 水平升高等。

如果新生儿暴露于 CAM,美国儿科学会胎儿和新生儿委员会(COFN)推荐该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 6-12 小时进行血培养、全血细胞计数和 / C 反应蛋白检测,以及对无症状新生儿使用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

若血培养结果阴性、新生儿无症状并且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那么可于治疗 48 小时后中断抗生素用药;但若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并且母亲分娩期使用过抗生素,最新版 COFN 建议即使血培养结果阴性,对无症状新生儿要延长抗生素用药。

类似于最新版 COFN 指南推荐,美国费城托马斯杰斐逊大学 Aghai 博士等所在医院常规延长抗生素用药治疗这部分新生儿,但该策略对暴露于 CAM 的新生儿影响如何,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为此,Aghai 等进行一项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新 COFN 指南延长抗生素用药策略对暴露于 CAM 新生儿产生的影响。

结果显示,大量暴露于 CAM 的足月儿及晚期早产儿,在血培养结果阴性但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时,依据指南给予了延长抗生素给药治疗,但该举措增加了这部分新生儿额外侵入性操作机会,且延长了其住院治疗时间,说明该最新 COFN 指南推荐或不恰当,应重新考虑修订用药策略。该结果在线发表在 2014 5 5 Pediatrics 上。

该研究收集了 2006 11 月至 2012 9 月期间收治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35 周的新生儿信息,从新生儿数据库中识别出有过 CAM 暴露史的足月儿及晚期早产儿人群。统计分析该人群医疗记录中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症状、延长使用抗生素者所占比例等资料。

结果显示,观察期间共有 12121 例新生儿出生,其中 554 例(4.6%)有过 CAM 暴露史。这部分人群中,出生后 12 小时有 83 例(14.9%IT 比值异常(>0.2)、121 例(22%C 反应蛋白水平异常(>1mg/dl)、153 例(27.6%)上述两项指标同时或一种异常。

554 人中仅 4 例(0.7%)血培养结果阳性;134 例(24.2%)接受了延长抗生素用药治疗(其中 112 [20.2%] 仅凭异常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用药);120 例(21.6%)新生儿接受了腰穿操作进行脑脊液细菌培养。

虽然 COFN 指南推荐有过 CAM 暴露史的无症状新生儿,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应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但确切的用药时间尚没未明确规定。该研究也表明,延长用药的新生儿为此而进行的侵入性操作(如腰穿刺、外周和 / 或中央静脉和脐静脉置管等)增多,因而较其他新生儿住院治疗时间明显延长。

此外,Aghai 等表示,新生儿延长使用抗生素也可能存在不利影响:如常用于治疗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庆大霉素,有潜在的肾毒性和耳毒性;新生儿长期使用抗生素还可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增加继发性耐药菌和侵入性真菌的感染风险,且影响新生儿早期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

也有研究表明,新生儿时期接受抗生素治疗是需要皮质类固醇药物吸入治疗性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产儿而言,延长抗生素用药还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和死亡率增加有相关性。

该研究表明,实施 COFN 指南延长抗生素用药推荐后,可能导致抗生素用药医疗花费及患病风险增加,延长新生儿住院时间,增加了腰穿、静脉穿刺、母婴分离时间延长等后果。

对无症状、有 CAM 暴露史的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若分娩期母亲应用抗生素而出生后血培养阴性、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时,COFN 应重新审度延长抗生素用药推荐,同时也需要特异性更强的检测评估工具,指导该部分新生儿治疗策略的制订。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