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生儿护理已有很大进展,但早产的负担仍然很重。早产是多个因素造成的,在妊娠早期治疗危险因素并不能降低早产率。一项临床试验对 34%
有自发早产的女性预防性使用 17- 己酸羟孕酮(17-OHPC)来降低早产的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17-OHPC
是有效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产科的 Maisa Feghali 等在 ELSEVIER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主要研究 17-OHPC
的合理性、药理学、疗效以及运用于预防早产时的安全性。
在美国,早产儿的一年死亡率达 35%。早产的早期识别和预防的推动,使其峰值从
2006 年的 12.8% 降低到 2012 年的
11.5%。某些因素可增加早产的风险,如多胎妊娠、宫颈长度缩短、生殖道感染、吸烟以及早产史等。不幸的是,尽管产科医生在过去 40
年中大力使用抑制药物(早产宫缩抑制剂)、增强产前护理、产前教育以及让患者卧床静养,但早产率并没有降低。
然而,一篇报道彻底改变了早产的临床治疗方式。Meis 等报道发现,每周为孕妇注射 17-OHPC 可使其妊娠 37 周前早产的发生率降低 34%。试验表明,17-OHPC 可以降低自发早产率,但是不可以改善由于宫颈长度短缩、多胎妊娠等其他因素导致的早产。
孕
激素被认为与妊娠促进和抑制子宫活动相关。许多动物研究支持孕酮在临产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在哺乳动物中,临产前血浆中孕酮(P)降低而雌激素(E)增加,
孕激素撤退是导致分娩的一个必要的步骤。一些证据表明,胎盘、蜕膜组织及胎膜中 P 或 P/E
比值的局部变化在分娩开始时很重要。孕激素撤退理论仍是一个主要的假设。因此,孕酮是理论化的预防早产的药物。
1990 年,keirse
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评估了 17-OHPC 在预防早产中的一系列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使用 17-OHPC
治疗早产的孕妇,其相对危险度(OR)约为 0.50。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包括 463 名有自发早产史的孕妇)将每周注射 17-OHPC
的单胎妊娠女性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 17-OHPC 可降低早产率。
但在双胎妊娠中,17-OHPC 不能降低早产率且不能治疗由于初产妇单胎妊娠和宫颈长度缩短等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因此,目前研究人员仅建议单胎妊娠且有自发早产史的孕妇使用 17-OHPC 治疗早产。
妊
娠时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黄体酮及其代谢产物 17- 羟孕酮。17-OHPC 不是通过 17-
羟孕酮对甲苯磺酸乙酰化合成己酸孕酮,属于亲脂性的药物,在血液中与高度蛋白结合。它主要存在于人类肝脏代谢细胞色素 P450(CYP) 酶中,主要在
CYP3A4 中,而 CYP3A5 中较少。17-OHPC 在肝脏中降解,随粪便(50%)和尿液(30%)排出,内源性类固醇似乎也会影响
17-OHPC 的新陈代谢。
研究发现 CYP 表达的改变会影响 17-OHPC 的间隙。每周为不同类型的孕妇注射 17-OHPC
后,研究人员发现:单胎妊娠孕妇的药物浓度不变;与单胎妊娠女性相比,多胎妊娠女性 17-OHPC 浓度降低
40%;女性双胞胎、三胞胎也表现出稍短的半衰期(10 天)。这些结果归因于 17-OHPC
的间隙,胎儿数量与药物浓度或清除率之间没有联系。血浆中的 17-OHPC 浓度巨大变化可能与妊娠期生理变化以及孕妇的
BMI(身体质量指数)有关。
尽管大量数据支持孕酮在维持人类成功妊娠中的作用,但外源性孕激素疗法在治疗早产中的效果是不确定的。大多数研究支持,炎症反应以及局部孕激素浓度增加可导致早产。
在
一项关于宫颈长度与 17-OHPC 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孕妇注射 17-OHPC 后对宫颈长度进行测量,其结果表明 17-OHPC
注射组与对照组并无差别。相反,阴道黄体酮的减少可以降低有早产或者早期宫颈短缩史患者的宫颈短缩率。宫颈细胞,蜕膜,胎膜胶原的合成受孕激素的影响。孕
激素的活性似乎限制了胶原酶溶解,
改变了细胞因子、CO、前列腺素的产生,限制细胞凋亡。而孕激素拮抗作用帮助受损的蜕膜和滋养层细胞恢复其增殖能力及功能,促进宫颈胶原酶成熟。
孕
激素受体(PR)是类固醇和甲状腺家族的一个成员。它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存在两种异构体(A 和 B)。PR-A
被认为能抑制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而 PR-B 增加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和维持子宫的平静状态。最近的研究描述了不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
PR 基因启动子与早产之间的关联。
manuck 等得出临床上使用 17-OHPC 来预防早产复发,其有效性与 PR
的多态性有关。Varma 和 Morsman 在对比 150 名使用 17-OHPC 预防先兆流产和 150
名早期妊娠出血但未使用药物的患者后,并没有发现 17-OHPC 对胎儿有任何不利影响。
每周注射 17-OHPC
的治疗方式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复发性早产的发生率,降低胎儿和孕妇的风险。然而,其有效性可随孕妇的
BMI、肝脏代谢以及孕激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改变,而补充孕酮预防早产确切的机制目前仍未明确。使用固定剂量后血液中 17-OHPC
浓度的巨大变化为提高其有效性提供了支持。产科医生可通过改变剂量或使用替代药物来维持血浆中 17-OHPC
的高浓度水平以提高其有效性,从而达到预防早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