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疟疾流行地区,贫血孕妇超过50%是IDA,其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平均体积<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7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正常。血清铁蛋白浓度(serum ferritin,SF)<20μg/L提示铁缺乏。按储存铁检验指标,将妊娠期缺铁和IDA分3期:第1期,铁减少期(iron depletion,ID),体内储存铁下降,血清铁蛋白<20μg/L,Hb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第2期,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红细胞摄入铁降低,血清铁蛋白<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Hb正常;第3期,IDA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明显减少,血清铁蛋白<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Hb<110g/L。在我国,孕妇ID、IDA患病率分别为42.6%、19.1%,在孕晚期高达51.6%、33.8%[3]。
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着动态平衡,人体一般不会发生铁缺乏,只有在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度的情况下,长期铁的负平衡才会发生铁缺乏,进而发生IDA。妊娠期孕妇发生IDA的原因主要有:(1)妊娠期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或择食、厌食等,影响铁的摄入。妊娠期胃肠蠕动减弱,胃酸缺乏,影响铁的吸收,若母体无适量的铁储备,易发生IDA。(2)孕期血容量的增加与血浆及红细胞的增加不成比例,其中血浆平均增加了40%~45%,红细胞生成增加18%~25%,血液相对稀释而出现生理性贫血。(3)正常年轻妇女体内储存铁约300mg,而整个妊娠期总需求约1000mg,其中500mg用于妊娠期的血液的增加,300mg主动向胎儿和胎盘运输,200mg通过正常的途径丢失。所以,若不增加孕期的铁摄入量,即使铁储备正常的孕妇也可能发生IDA。(4)孕妇对胎儿的供铁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所以即使出现IDA也并不会停止对胎儿供应铁。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