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团专家

杨慧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98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199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5月~2002年2月在美国哈佛医学院Brigham & Women医院和路易斯安那州大学医学中心任访问学者并从事博士后研究。 擅长高危妊娠,围产医学,遗传咨询优生咨询和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诊断处理,尤其妊娠合并糖尿病等的诊治以及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全国产科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华妇幼临床杂志》副总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副主编。[详细]

陈晓红 主任医师,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管理咨询中心主任。

1970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外科医师、妇产科医师、304医院医务部助理员、副主任、主任、副院长、院长、主任医师。2003年12月起任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教授,少将军衔。现任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管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顾问、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机构评价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妇幼保健分会主任委员、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门急诊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军门诊专业委员会顾问、国家卫生部医疗机构监理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协会副会长、北京女医师协会副会长。 [详细]

段涛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为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胎儿医学、产科危急重症的抢救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主译专著《Williams产科学》、《Novak妇科学》、《TeLinde妇科手术学》等12本。负责上海市重点科研课题2项,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世界围产学会理事,《中国产前诊断》杂志主编、《Prenatal Diagnosis》杂志编委、《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and Neonatal Medicine》杂志编委、《Chinses Medical Journal》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现代妇产科杂志常务编委、实用妇产科杂志编委。[详细]

王山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生导师,妇产科教研室主任,国家级"爱婴医院"评审专家,北京市产前诊断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优生优育协会第四届理事、监事会监事长,《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妇产科临床》《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等杂志编委。  197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从事妇产科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38 年, 近20年来从事产科专业工作。曾于1991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胚胎教研组学习。[详细]

王玲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女医师协会理事

主任医师,曾先后担任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业务院长、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北京首家惠民医院—北京市上地医院院长。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女医师协会理事、海淀区政协委员、海淀区第十三届妇女联合会执委会常务会委员、中共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国务院落实《两个纲要》专家组成员、北京市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北京市海淀区"十五"时期儿童发展领导组专家、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海淀区杰出人才贡献奖评审专家组专家等。[详细]

蒋佩茹 主任医师、教授、妇产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临床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教授、妇产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临床医学博士,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在妇产科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 高危妊娠诊治、出生缺陷预防与诊治,围产期保健、妇科内分泌疾病诊治等。 现任《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编委。中华医学会产科学组委员,重庆市围产学会、生殖健康学会、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负责完成全军"八五"课题1项、校青年基金课题1项。曾获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承担重庆市应用基础课题和校科研基金课题2项。已发表论文10篇,参编专著2部。著有《助产理论与实践》对助产有独到的见解,是一位模范产科带头人。[详细]

范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主任医师,产科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主任医师,产科主任 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年,在高危妊娠及产科疑难并发症的诊治、产科危重症的救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擅长难产的处理、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等产科并发症的处理。在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40多篇,参与多篇专业书籍的编写。主持或参与市科委、首发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研究。[详细]

赵扬玉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主任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临床医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研究中心完成近2年的博士后培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妇产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在产科危重症、出生缺陷监测及多胎妊娠等疾病的诊治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任中华医学围产医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胎儿医学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孕产妇保健技术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海淀区孕产妇保健技术专家指导组组长、北京市海淀区出生缺陷专家技术指导组组长及北京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常务理事等。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著数十篇。[详细]

常青 主任医师、教授、妇产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临床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教授、妇产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临床医学博士,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 在妇产科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危重症患者 的救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 高危妊娠诊治 出生缺陷预防与诊治,围产期保健、妇科内分泌疾病诊治等。 现任《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编委。中华医学会产科学组委员, 重庆市围产学会、生殖健康学会、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 负责完成全军"八五"课题1项、校青年基金课题1项。曾获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 承担重庆市应用基础课题和校科研基金课题2项。已发表论文10篇, 参编专著2部。著有《助产理论与实践》对助产有独到的见解, 是一位模范产科带头人。[详细]

沃建中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红十字总会心理援助专家团团长,央视顾问、央视少儿频道评审专家,环度研究所首席专家。2011年,其"刺激信息认知能力值测试系统及其方法(简称脑AT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113875.4[详细]

刘则扬 副教授,医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护理经济学家

副教授,医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护理经济学家;《中国护理管理》编委、《医院管理》执行主编,现任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护理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详细]

忻珠 香港注册护士、注册助产士,护理学学士、管理学硕士

香港注册护士、注册助产士,护理学学士、管理学硕士,曾先后在香港伊利沙伯医院、香港韦尔斯亲王医院任职,于 2000年带领团队在大埔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设计开展了全港首家自然分娩中心,为低风险的孕产妇提供一站式的助产士主导服务,现为广华医院妇产科部门运作经理。[详细]

马良坤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中华围产医学会青年委员、全国产前诊断专家组办公室成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全国妇联特聘专家。1996年开始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至今,2006年赴美国纽约学习产科遗传。对围产保健、产科的合并症和并发症以及危重处理、产科健康教育以及产科遗传咨询、产前筛查和诊断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关爱病人,善于沟通交流。曾发表学术文章四十余篇,参与编写、翻译专业书籍十二部,热心于妇产科保健知识的传播,编写翻译多部科普书籍。参与卫生部、国家"十五"、"十一五"及院内课题多项,目前承担北京市科委及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等课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详细]

孙菁 农工党员,教授、主任医师,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海阳人,农工党员,教授、主任医师。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7月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专业。一直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和临床教学工作。1994年任聊城卫生学校副校长,2001年11月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2007年3月任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高等卫生教育、中华临床医药杂志、护理学杂志、临床医学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的《急重症护理学》《健康评估》《内科学》《诊断基础》等教材及专著13部,其中《健康评估》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急重症护理学》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三等奖。主持研究的科研项目《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社区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高职护理专业成人护理课程模式改革的研究》《行动导向教学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曾获得"山东省教学名师"、"优秀省人大代表"、"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农工中央"优秀党务工作者"、卫生职业教育教材优秀主编、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详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