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丨宝宝大哭不吃饭,当心是肠套叠惹的祸

2017-06-15

宝宝腹痛、不时呕吐、精神差,好像吃坏了东西一样。如果不是一般的肠胃炎,那么宝宝很有可能发生了肠套叠。



"一旦得了肠套叠,平常一直很健康的宝宝会突然哪儿痛似的大哭,平时一抱起来或者喂喂奶就会平息的宝宝,这时怎么哄也没有用,也拒绝吃东西。然后正当妈妈们不知所措时,宝宝突然就跟没事似的继续玩玩具吃东西了。当妈妈们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宝宝又突然大哭起来,周而复始,直到开始吐奶和便血。"


———日本儿专家松田道雄的《育儿百科》


  肠套叠是什么病?


可能许多妈妈对肠套叠有所耳闻,但并不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的另一段肠腔内,导致肠内物质通过受阻。发生肠套叠的肠管类似钢笔插在钢笔套内的状态。


肠套叠是小儿科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在我国的发生率较高。有80%的病例都在1岁以内,尤以5~9个月大最常发生,且男婴较女婴多。(因为婴儿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小肠末端容易嵌入大肠,导致肠套叠。)

而肠套叠除了会引起套入的肠管供血障碍外,还会出现肠蠕动异常,并导致肠梗阻。在儿童中,肠套叠占肠梗阻发病原因的 15%~20%。


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危险也是最常见的急腹症。如果不及时送医院就诊,会使肠管坏死,甚至导致宝宝死亡。


但90%的肠套叠找不到确切的发病原因,称之为「特发性」。有观察显示:肠套叠与腹泻、便秘、服用药物、上呼吸道感染、肠道过敏等都有关系。有些季节性的高发期,可能与某些病毒或腹泻的流行有关。


 肠套叠的危害 


单纯肠套叠发生时,套入肠段会使血管受压,使静脉血和淋巴液淤积、使肠壁肿胀,导致肠套叠越来越紧,套夹时间过长则肠壁动脉也会阻塞,演变成肠坏死,继而发展成腹膜炎,危及生命。



 治疗关键时间:24小时内 


如果在发病24小时内宝宝没有脱水表现,肚子不胀,医生会用气灌肠疗法使肠管复位,成功率可达95%以上。而如果套叠的时间超过48小时,宝宝排出了鲜红色的大便,腹胀严重,说明肠管已经缺血、坏死,需要手术治疗。越早发现,越早到医院治疗,宝宝受的痛苦越小。


正因如此,肠套叠是需要及时治疗的急腹症,在发病12小时内处理最佳,这段时间被称为"黄金12小时"。但由于许多父母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肠套叠发生的早期没有及时发现异常,直到宝宝出现了严重的症状才来治疗。



  如何早发现?


肠套叠有三个典型症状:阵发性哭闹、呕吐和果酱样血便。


1. 阵发性哭闹


主要由腹痛造成。肠套叠发生后,肠道阻塞,肠道蠕动会变的很强,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常常合并呕吐。


稍大的宝宝可表达自己肚子痛,较小宝宝一般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感受,通常出现躁动不安、阵发性啼哭,双腿屈曲、不让碰肚子。


当阵发性哭闹(疼痛)过后,宝宝显得安静些时,可能会表现出精神差、面色苍白或出冷汗。父母千万别以为宝宝安静了就没事,若套叠不解除,下一阵腹痛不久还会出现。



2.呕吐


消化系统失调,是肠道叠套带来的恶果,呕吐现象会在孩子身上呈现,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宝宝喝完奶后。起初呕吐物为进食的东西,可能伴有胆汁,病情加剧时,可出现奇臭的粪便类液状物。


3. 果酱样血便


在肠套叠发生的8~12个小时后,宝宝会出现便血的情况,大便多是暗红色的,像果酱一样,这是因肠管套牢后,肠壁出血混着肠粘液所造成的血便,此时若再不及时送医,很容易造成肠坏死,甚至腹膜炎。


当然这些症状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例如肠胃炎、便秘等。因此,当宝宝出现阵发性哭闹及呕吐时,父母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宝宝每次哭大概4-5分钟,然后间隔一会儿,继续这样去哭,肠套叠是以这种特有的方式发病。如果宝宝有这样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肠套叠。这种症状如果持续12小时,婴儿会精疲力竭,昏昏欲睡,脸色苍白,之前的这种哭闹方式也会没有。"


妈妈们发现自己的婴儿有了这个症状第一时间应该想到是肠套叠,立即把宝宝往医院送,宝宝就会得救。但是有很多例子就是,家长或医生往往以别的病,诸如消化不良来作出诊断,结果延误病情,导致宝宝更加危险。


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判断肠套叠最好的办法就是这种病独有的哭泣方式。



  如何诊断肠套叠 


婴儿常见的胃肠炎也可出现呕吐,一般有发烧且症状以腹泻为主,而肠套叠一般先呕吐才出现果酱样便,较少发烧。但肠套叠也可由胃肠炎后的腹泻引起。


有经验的医生会帮宝宝检查是否有肠套叠的可能性,典型的可在下腹摸到似香肠的肿块(但有些得了肠套叠的宝宝不一定一开始就摸得到腊肠样硬块),做肛诊时可见手套上有血液粘便。


B超检查是最佳的也是首选的检查手段,B超对肠套叠的诊断正确率几乎可达100%,并且无创,可反复检查。


家长要留心观察宝宝的症状,送医后也要想是否可能是发生了肠套叠,给医生也提个醒。



  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通常疾病的治疗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种,小儿肠叠套也不例外,这两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对象,各自的操作方法。


1.非手术治疗


一旦怀疑是肠套叠,刚出现肠道叠套症状(12小时内)的小儿可采用非手术的方法,此时孩子没有出现脱水,腹膜炎等危险情况,儿科医生会在 X 光透视或者超声检测下进行空气或者生理盐水灌肠,一方面作诊断,同时进行治疗。惯常采用的方法是空气灌肠复位疗法。


空气灌肠复位疗法主要利用特制的注气机,从结肠处入手,通过肛门向小儿体内注入气体,气体不断推压叠套隆起处,直到其退到盲肠处消失为止,此时可听到患儿体内水气流动的声音,当腹部突然隆起时,说明原有的肠道已经恢复。操作结束,当气囊拔出后,孩子的体内会排出很多血便和臭水,孩子也没有哭闹等症状了,原有腹部肿块也没有了。


灌肠成功复位的患儿仍需住院观察 24 小时,确定没问题才能出院。


需要提醒家长,发生肠套叠的患儿有 2%~4% 复发的可能性。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早期复位成功率为 80%~90% 左右,拖得越久越难复位成功,若不能复原的就必须手术。



2.手术治疗


如果发生肠套叠已超过 24 小时(此时肠子可能已缺血坏死)或怀疑已有肠坏死、腹膜炎,进行灌肠有发生肠管破裂的风险,需要进行紧急手术。


术中发现若肠管还没坏死,可以将肠管由远端往近端像挤牛奶一样的挤回去,将套叠的大小肠复原。若救治及时,一般术后 2~3 天便可顺利出院。


若肠管已坏死,则作需要切除坏死的肠子,手术后至少要 6~7 天才能出院。如果坏死肠子较多,手术后可能会发生短肠综合征,影响孩子的营养和正常发育。


所以,肠套叠及时发现非常重要。对于频繁发生阵发性哭闹(尤其是出现不让碰肚子的情况)、同时有呕吐的宝宝,不仅医生要注意,家长也要想到可能发生肠套叠,及时确诊,不要耽误治疗。


  小儿肠套叠的预防和急救  


孩子肠道出现套叠除了肠道的生理和少部分遗传因素外,其他诱因可通过日常护理得以避免的,减少病症的显现。


1.饮食合理


小儿摄取的食物量要合理,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否则对胃肠运转不利。孩子进食辅助食物时,根据其肠道的吸收特点进行,以免消化紊乱,此外孩子冷暖也要注意,可减低孩子胃肠痉挛的出现。


2.不要盲目用药


一些妈妈担心孩子体内会有蛔虫或者寄生虫等,就给孩子吃药物,如果用药不当,扰乱肠道的蠕动功能,因此给孩子做过检查,听取医生的建议后,在用药,以免带来危险。


3.发现苗头立即就诊


怀疑宝宝是肠套叠,就诊时直接去挂外科急诊,而不要去消化科或普通外科挂号。因为肠套叠是急症,挂外科急诊能够争取时间,尽快处理,减少宝宝的痛苦和疾病进一步发展。



肠套叠如果遇到诱发因素,可能再次出现,且不定时发作是急性病的特点,家长要了解这些疾病在小儿身上的反应,即使宝宝很健康,一旦有肠叠套的危险信号,一定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了病情,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后果。


  红枫儿科 



红枫儿科涵盖0-14岁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的门诊、保健、疫苗等内容的医疗服务。我们致力于以一支临床技能出色的国际化医护团队、红枫贴心的医疗管家服务和世界先进精良的医疗设备,为您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关爱与呵护。

评论:0  | 查看:3540

快来抢沙发哟~
共 0 条
1
确认评论

关于我

赵艳

  • 今日访问  2
  • 总访问量  3610
  • 最后登录  2017-07-18 15:43:58

最新公告

日志分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