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诊断会改变整个临床医学
现有的临床疾病诊断体系基本上是以器官和系统为基础的,我们的临床学科也是以器官和系统分类的,例如肾脏科、心脏科、眼科、血液科等,这是在农业时代形成和工业时代完善的。
但是,很多疾病的表型(例如肾炎)看上去是一样的或很类似的,但是基因型可能完全不一样。对于这些表型相同或类似的肾炎,我们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之前我们必须知道它们的基因型;很多表型完全不相干的疾病,可能基因型是完全一样的,例如某一细胞信号通路的障碍可能会同时导致肾脏出问题、肝脏出问题,眼睛也出问题。但是这种病人往往会找不同科室的医生去看,不同的专科医生只会针对TA熟悉的器官进行治疗,另外一个器官的问题只好再去找另外一个专科医生,大家都是对症治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Sequencing(测序)将会改变这一切,未来的疾病可能会是以分子分型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以器官和系统命名的。未来你的诊断可能不会是像现在这样的"肾炎"、"肝炎"或"心脏病"了,可能会是由各种数字和代码组成的,例如你的疾病是:2698-4D7B,或者是A28-736,我们的科室也可能不仅仅是眼科或肾脏科了,还可能会出现各种奇怪名称的科室和专科医生。
大诊断部
目前医院与诊断相关的主要部门包括:影像诊断科,临床检验科,病理科,有些医院还会有分子诊断实验室。这种部门设置方式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在服务流程上不合理,其次是这些不同的部门各自给出不同的诊断报告,无法让患者和医生对疾病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
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将包括影像、临床检验、病理和分子诊断在内的所有和诊断相关的部门合并,成立一个新的"大诊断部"。这是一个以分子诊断为基础的大诊断部,在国外,有些医院已经将病理科和临床检验科合并,接下来应该把影像科合并进来,通过分子影像打通障碍,整合成为一个大诊断部。这不仅仅是学科的整合,也是服务体系的整合。
对于患者来讲,这会带来很大的方便,用不着为了看个病,需要在临床检验科、影像科、病理科、分子诊断实验室之间跑来跑去,做每一项检查都要在不同的部门预约和排队。以后只要去大诊断部去预约一次就可以了,所有的诊断都在同一个大诊断部进行,然后会拿到一个包含所有结果的大诊断报告。
未来疾病的表型出现在哪个器官并不重要,关键是其分子分型,未来的诊断报告会有两个部份组成:定位(影像)+定性(分子诊断分型)。
大诊断部既是学科的整合,又是服务的整合,绝对是个好主意,我是想尝试的,但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有分子诊断背景的,有很强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有很好服务意识的超级整合者。如果你有这个能力的话,不妨来找我聊聊。
再次声明,这真的不是软文。好吧,如果你坚持认为这是软文的话,我也没办法。
文章来源:段涛大夫
评论:0 | 查看: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