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徽省凤阳县人民医院 徐娟
文章的开头,想先说一段"恶心"的对白:产妇时X问:今天就你一个人吗?答曰:是的,您需要几个人?"不用了,我有你就够了,我只喜欢你!""刚才你不配合的时候我批评你了,你还喜欢我吗?""喜欢!我知道你为我好,你批评我也喜欢你!我可以抱你一下吗?""当然可以,等我接过生,我让你抱个够!"
QQ群里产妇张X自然分娩后第一时间发表说说:我的宝贝出生了,谢谢一直陪在我身边并亲自为我接生的徐娟医师,她是我和女儿的救命恩人,没有她我可能坚持不了。。。
类似于这样的对话,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在医患关系日益矛盾的今天,我的人生还能处处收获这样的温情和感动,我时常在想,我们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何德何能收获别人这样的信任和感谢,在一个女人最痛苦的时刻,你是她身边唯一的稻草,她可以叫你姐姐、叫你阿姨,甚至发自肺腑的喊你妈妈,当她趴在你的肩膀呻吟哭泣时,你是给她温柔的拥抱和抚摸,还是冷漠的推开她,说"生孩子,没有不疼的",我想,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妇产科学院范渊达院士已经70高龄,他在中国妇幼保健发展论坛获得突出贡献奖时,曾说过这样的感言:病人对你的尊重和感激是金钱买不到的最珍贵的礼物,你的工作拥有这种机会,应该倍加珍惜!我想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共勉,也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灵!这些看似平淡的感激足以让我为之奋斗、为之付出、为之骄傲!
这些年,我陪过的产妇有很多,同事、朋友、亲戚,认识的,还有不认识的,常有产妇说,我是谁谁的亲戚,我认识医院的某某,我总会微笑的告诉她,生孩子,你认识自己就好,相信自己,相信你和宝宝的默契,你才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剩下的问题就交给我们去烦恼,你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就可以!
我的孕产妇QQ群已经建立2年多,顺产率达95%,群里的大部分姐妹都是我亲自陪产的,在她们的眼里,没有徐主任、没有徐护士长和徐老师,只有一个代名词"娟姐", 我非常喜欢成为她们的"娟姐",也很喜欢做这样的事情,这给了我神圣的使命感,价值感和存在感,很多时候,面对这样的信任我倍感压力,因为"娟姐"并不是万能的,产妇葛X非常渴望顺产,她的家属都不赞成,最后产妇活跃期延长,家属不同意继续试产,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问我:"娟姐,我还能不能生?我不管他们的话,只想听你的!"我很想告诉她,你还有机会,还有时间,可是面对方方面面的干扰,医生还在反复地"沟通",我真的无法保证我和她还能继续多久,于是我选择了安慰:母婴平安才是最主要的。我想,我永远也忘不了她当时的眼神,那么无助、那么渴望、还有那一刻我内心深深的无力感。
我常常在想,坚持自然分娩理念到底对不对,为什么这条路这么辛苦我仍要坚持,面对中国这个"尴尬"的世界第一("剖"出来的世界第一),身为助产人,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最新统计中国的剖宫产率高达54%,远高于其他国家,超出WHO推荐的(15%)最高限的3倍,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一系列母体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受到广大妇产科专家的重视,面对偏离轨道的大环境,娟姐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卑微,甚至如此的无可奈何。。。但是,在中国,在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助产先驱者在为之奋斗,为之拼搏,我们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渺小,仍保持伟大而坚定的理想;虽然卑微,仍坚信最自然的就是对产妇最好的;虽然无可奈何,仍希望人间自有真情在,我们的大环境在一天天的变美好,终有我们适得其所的一天。。。
我的题目是"我与产妇的那些事儿",其实十年来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令人高兴的,令人感动的,令人心酸的,令人无奈的。。。写太少,不够点题,写太多,未免煽情,或许,这篇文章就像是我的心情小记。我的人生因为助产而变得鲜活,变得有魅力、有意义,有幸成为助产人,她让我收获了感动,更有幸成为一名管理者,站在这个需要我的平台,带领我的助产团队去发扬我们的热情,虽然我的肩上有压力、有包袱、有时也不被理解和支持,这都无妨我为之努力,继续下去的脚步。从2006年创建爱婴医院,到今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复审,提倡自然分娩、母乳喂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我们坚信生命轮回是大自然的定律,我们谁也不能改变这自然的魔力,坚持对的,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相信,就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