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 张汉洲
30年前,我的高考志愿表上填报全都是医学院校,上天却安排我读了一所助产学校。1987年毕业后分配到现在的医院工作,成为一名助产士。转眼间28过去了。一路走来,有酸有甜有苦有乐,最终收获最多的还是快乐。
头一个十年,刚分到产房,每天有接不完的生。除了接顺产,拉胎头吸引器,还要配合医生拉产钳,牵臀位。当时对剖宫产有严格要求,不超过25%,否则会被认为产科质量不高而遭到批评和处罚。医疗条件非常艰苦,听胎心音是用木质听筒趴在产妇肚子上听,B超也不普及。记得有一次我接一双胞胎,当第二个胎儿娩出后摸宫底仍然很高,再用右手往产妇阴道一探,发现还有一个羊膜囊,立即请助手用其双手固定产妇腹部。听胎心音仍正常,马上行人工破膜,羊水清亮,不久第三个胎儿降生啦!双胎变成为三胎,母子平安。尽管工作辛苦,但产妇生孩子费用可以报销,医患关系不错,没什么医疗纠纷,感觉日子一天天过得很充实。我的工作也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1997年被任命为产房助产长。
第二个十年,产科分娩人数连续多年稳居荆州市第一名。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荆州三医产科团队被评为全国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吴诗琦主任荣获"五.一国际劳动"奖章。2007年我有幸获"湖北省优秀护士" 称号。
随后五年,社会大环境有了很大改变。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轻产妇吃得好,运动少,胎儿体重普遍偏重,加之产妇从小娇生惯养,惧怕长时间分娩阵痛,"社会因素"剖宫产比重日益增大。更严重的是医闹大行其道,我院的剖宫产率一度高达80%左右,助产士地位每况遇下。身边的姐妹换了一茬又一茬, 面对此景,我却无能为力。是走是留?成为困恼我的一个课题。
有一天,我到病房进行常规产后访视,看到一位爷爷对着哭闹的小孙子手足无措,于是上前用手摸了一下婴儿的额头不烫,碰了碰婴儿的嘴角,也没吸允动作,估计婴儿是拉了。打开一看果然尿裤上全是胎便,很快用温水将婴儿臀部擦拭干净,穿好衣服交给大爷,婴儿顿时安静下来。大爷崇拜的对我说:"你很伟大,你这一辈子活得很有价值。"大爷无意间一句话点醒了我。多年来,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已慢慢消耗掉我的工作热情,一直觉得自己很平凡,而爷爷把伟大这个词用在了我的身上。不曾想我的举手之劳能得到爷爷的肯定,我很开心。"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开始成为我的服务理念,现在这句话贴在产房墙上,与伙伴们共勉。
新的转机在2013年出现了。5月5日国际助产士日,我有幸被派往杭州参加中华妇产科年会,会议主题是"提倡自然分娩,降低会阴侧切率。"作为一名老助产士,我很兴奋,沉睡多年的激情重又点燃了。冥冥之中觉得老天让我在这一岗位坚持了这么多年,就是要我来做这件事情的。
面对外界的各种误解质疑,我选择继续走下去。第一步,先在科室组织全科医生护士讲课,将会议精神贯彻下去,转变医务人员观念,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第二步,门诊开展了孕产妇营养监测,做好控制胎儿体重的工作(现在8斤以下胎儿明显减少)。第三步,利用每周孕产妇学校,加大顺产好处的宣传力度。并请陪同来的妈妈们传授生孩子的心得。一年多来,成绩斐然。2014年医院护理部组织"品管圈"比赛,产房"降低会阴侧切率"获全院第一名的好成绩。越来越多的产妇自愿选择自然分娩。2015年1月2日上午一小时时间同时顺产5名产妇,其中三人未做会阴侧切,均母子平安。
30年来,我只做了一件事,学会了助产,并将我全部的心血都奉献给了素不相识的产妇。接下来,我要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将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整理出来与年轻的助产士们分享,让更多的产妇受益。
感谢助产,让我有一个不悔的人生。
【作者简介】
张汉洲,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助产长、副主任护师、湖北省优秀护士
评论:0 | 查看: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