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助产年终十大盘点

编者按:又到年终盘点时,对于过去的"匆匆那年",助产界发生了哪些大事件一度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哪些新鲜事启迪了你的医学思维?哪些热议话题让你一直"恋恋不忘"?又有哪些精彩你遗憾错过?中国助产士网隆重推出"匆匆那年"-年终十大盘点,下面让我们跟随新闻镜头一起回顾那年"最具影响力的助产新闻"。

"单独两孩"加剧助产士缺口 业内呼吁助产士立法

2015-02-04

随着"单独两孩"政策在全国陆续落地,近几年将迎来人口生育小高峰。同时,助产士正面临严重的缺口,这与我国将要面临的高峰期孕产妇服务工作量极不适应。

生育小高峰加剧助产士缺口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陈义平介绍,广东自3月27日起公布实施的"单独两孩"政策,符合政策家庭近15万个,明后年将出现生育小高峰。

"我们产房助产士一天接收产妇最高记录是22个。"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护士长张翠琼说。张翠琼介绍,助产士承担着孕产期及产后母婴照顾,用 一双手托着两条生命 来形容助产士恰如其分。在我国,最早的助产士就是民间的"接生婆"。如今的助产士主要在妊娠、生产和产后不同时期对妇女的照护以及对新生儿的护理、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据广东省卫计委医政处提供的数据,发达国家助产士与生育妇女比例为1:1000,而在中国的比例为1:4000。如果以2003年英国每1000人口助产士比例为0.63的标准,参考《中国统计年鉴》中2009年人口数133474万人进行测算,目前我国助产士人数缺口80万。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潘继红介绍,目前医院有近100名助产士,而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年分娩量为1.1万,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分娩量为1.6万。放开"单独两孩"后迎来的生育小高峰,无疑加大了助产士配置的缺口。

助产服务面临严峻挑战

记者了解到,不少"单独两孩"准妈妈是高龄怀孕,增加了妊娠和自然分娩的危险因素。这将对助产士的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护士长赖雪梅介绍,高龄孕妇在妊娠过程中有更多的风险,例如盆底肌肉弹性降低不利于娩出胎儿,等。此外,由于不少产妇有剖宫产经历造成"疤痕子宫"也带来更多风险。这就需要助产士更多的产程监护。

根据广东省护理教育中心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助产士为主服务的孕产妇,孕期住院率降低、自然顺产率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也高。此外,在孕期就接受助产士咨询服务的孕产妇,有更少的自然流产率。

据卫生部有关组织的最新数据:我国在每年诞生1600万新生儿之中仍有16万死亡,在妊娠或分娩过程中尚有5000-6000名孕产妇死亡。

"如果妇女在分娩时能够得到专业卫生工作者、特别是助产士的照顾,并且紧急情况出现时能及时得到产科诊断和治疗,孕产妇的死亡率可减少75%。"赖雪梅说。

业内呼吁推动助产士立法

广东省助产协会副会长、深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陈小荷说,现在的助产士岗位适应性差,很多不能独立上岗。

"这与人员培养的困境密切相关。"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专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姜梅介绍,院校培养的本科以上助产士特别少,都分散在中专院校。而临床又要求大专以上,教育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此外,助产士从临床意义上也消失了。因为没有晋升的渠道,很多助产专业学生走了护理系列。造成不少医院从护士里选拔助产士,由于缺乏专业性埋下了隐患。

姜梅说,由于缺乏合格的助产人员以及规范的助产技术培训,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干涉措施错误应用,使得剖宫产率持续上升,危害母婴健康,亟须要对助产士队伍进行壮大和重视。"比如肛查、灌肠、过多人工破膜、过多缩宫素引产、过多的持续胎心监护等WHO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措施,在临床上仍然在普通应用。"她说。

陈小荷指出,相比国外系统的助产专业教育体系,出台"助产士管理办法""助产士条例"有其必要性、紧迫性。陈小荷建议以法律法规来明确助产士的职责、从业资格与执业范围,独立设置助产专业学科、建立以专科为起点的、本科、研究生系统的助产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助产专业执业资格考试和职称晋升系列。

评论:0  | 查看:1994

快来抢沙发哟~
共 0 条
1
确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