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到年终盘点时,对于过去的"匆匆那年",助产界发生了哪些大事件一度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哪些新鲜事启迪了你的医学思维?哪些热议话题让你一直"恋恋不忘"?又有哪些精彩你遗憾错过?中国助产士网隆重推出"匆匆那年"-年终十大盘点,下面让我们跟随新闻镜头一起回顾那年"最具影响力的助产新闻"。
南方日报讯 (记者/曹斯 实习生/魏孜芩 白雪 通讯员/张灿城)只有4个月大的强仔,一出生就患上先天性白内障。由于婴儿麻醉风险高,进行手术困难重重,强仔拖延到四个月才被带到广州治疗。笔者日前获悉,强仔日前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团队的精心医治下,终于重见光明。
据强仔的父母介绍,孩子一出生就长着两只白眼睛,这让他们很痛苦,孩子的奶奶甚至不敢正眼看他,"我们曾经带着孩子去眼科专科医院就诊,医生说孩子太小麻醉风险太高。"几经周折,父母带着4个月大的强仔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在了解了强仔的情况后,麻醉科主任李雅兰分析了手术难点:"婴儿的麻醉确实不好做,因为孩子的下颌骨发育迟缓,声门很高,气管插管一定很难插。"
在确定手术日期后,李雅兰亲自安排了周密的麻醉计划。手术中出现的情况应验了李雅兰之前的担忧,强仔麻醉后出现舌根后缀,吸气、送气困难。李雅兰亲自上阵,插管一次成功,患者没有缺氧。李雅兰说,"插管对于麻醉至关重要。如果插管插不进、面罩加压送气困难,麻醉后的孩子就会缺氧影响脑细胞,使得心跳停止。"周密细致的麻醉为后续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患儿视觉追光敏感,恢复效果良好。
钟敬祥提醒,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致盲和低视力最主要原因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儿视觉发育,家长要及时发现以便尽早诊治。首先,做好新生儿的眼部疾病筛查,一旦发现,患儿在生后3个月龄内摘除白内障对视功能恢复是最有利的,以避免术后不可逆的弱视形成。
评论:0 | 查看:1933
“匆匆那年”助产年终十大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