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

2015-01-25

                        多囊卵巢综合征

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在临床上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内分泌特征为血清LH升高,雄激素升高。
多囊卵巢起病多见于青春期,其病因至今尚未阐明,目前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某些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包括降低雄激素水平,调整月经周期,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排卵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原因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内分泌特征有:雄激素过多;雌酮过多;黄体生成激素/卵泡雌激素(LH/FSH)比值增大;胰岛素过多。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有:
1、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异常
由于垂体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敏感性增加,分泌过量LH,刺激卵巢间质、卵泡膜细胞产生过量雄激素。卵巢内高雄激素抑制卵泡成熟,不能形成优势卵泡,但 卵巢中的小卵泡仍能分泌相当于早卵泡期水平的雌二醇,加之雄烯二酮在外周组织芳香化酶作用下转化为雌酮,形成高雌酮血症。
持续分泌的雌酮和一定水平雌二醇作用于下丘脑及垂体,对LH分泌呈正反馈,使LH分泌幅度及频率增加,呈持续高水平,无周期性,不形成月经中期LH峰,故无排卵发生。雌激素又对FSH分泌呈负反馈,使FSH水平相对降低,LH/FSH比例增大。
高水平LH又促进卵巢分泌雄激素,低水平FSH持续刺激,使卵巢内小卵泡发育停止,无优势卵泡形成,从而形成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的恶性循环,导致卵巢多囊样改变。
2、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的生物学效能低于正常,称为胰岛素抵抗。约5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过量胰岛素 作用于垂体的胰岛受体,可增强LH释放并促进卵巢和肾上腺分泌雄激素,又通过抑制肝脏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合成,使游离睾酮增加。
3、肾上腺内分泌功能异常
50%患者存在脱氢表雄酮及脱氢表雄酮硫酸盐升高,可能与肾上腺皮质网状带P450c17α酶活性增加、肾上腺细胞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敏感性增加和功能亢进有关。脱氢表雄酮硫酸盐升高提示过多的雄激素来自肾上腺。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症状

  多囊卵巢综合征多起病于青春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月经失调、雄激素过量和肥胖。
1、月经失调
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最主要症状。多表现为月经稀发(周期35日至6个月)或闭经,毕竟钱常有经量过少或月经稀发。也可表现为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或经期或经量无规律性。
2、不孕
生育期妇女因排卵障碍导致不孕。
3、多毛、痤疮
是高雄激素血症最常见表现。出现不同程度多毛,以性毛为主,阴毛浓密且呈男性型倾向,延及肛周、腹股沟或腹中线,也有上唇细须或乳晕周围有长毛出现等。油脂性皮肤及痤疮常见,与体内雄激素积聚刺激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
4、肥胖
50%以上患者肥胖(体重指数≥25kg/m2),且常呈腹部肥胖型(腰围/臀围≥0.80)。肥胖与胰岛素抵抗、雄激素过多、游离睾酮比例增加与瘦素抵抗有关。
5、黑棘皮症
阴唇、颈背部、腋下、乳房下和腹股沟等处皮肤皱褶部位出现灰褐色色素沉着,呈对称性,皮肤增厚,质地柔软。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为排除性诊断。目前较多采用的诊断标准是欧洲生殖和胚胎医学会与美国生殖医学会2003年提出的鹿特丹标准:
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2、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好高雄激素血症;
3、卵巢多囊改变:超声提示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或卵巢体积≥10ml;
4、以上三项中符合两项,并排除其它高雄激素病因,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种类等。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药物治疗方法

1、调节月经周期:定期合理应用药物,对抗雄激素作用并控制月经周期非常重要。
①口服避孕药: 为雌孕激素联合周期疗法,孕激素通过负反馈一直垂体LH异常高分泌,减少卵巢产生雌激素,并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一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和调节月经周期; 雌激素可促进肝脏产生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导致游离睾酮减少。常用口服短效避孕药,周期性服用,疗程一般为3-6个月,可重复使用。能有效抑制毛发生长和治 疗痤疮。
②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可调节月经并保护子宫内膜。对LH过高分泌同样有抑制作用。亦可达到恢复排卵效果。
2、降低血雄激素水平:
①糖皮质类固醇:适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雄激素过多为肾上腺来源或肾上腺和卵巢混合来源者。常用药物为地塞米松,没晚0.25mg口服,能有效抑制脱氢表雄酮硫酸盐浓度。剂量不宜超过每日0.5mg,以免过度抑制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②环丙孕酮:为17α-羟孕酮类衍生物,具有很强的抗雄激素作用,能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体内睾酮水平降低。与炔雌醇组成口服避孕药,对降低高雄激素血症和治疗高雄激素体征有效。
③螺内酯:是醛固酮受体的竞争性抑制剂,抗雄激素机制是抑制卵巢和肾上腺合成雄激素,增强雄激素分解,并有在毛囊竞争雄激素受体作用。抗雄激素剂量为每日40-200mg,治疗多毛需用药6-9个月。出现月经不规则时,可与口服避孕药联合应用。
3、改善胰岛素抵抗:对肥胖或有胰岛素抵抗患者常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可抑制肝脏合成葡萄糖,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降低学胰岛素水平达到纠正患者高雄激素状态,改善卵巢排卵功能,提高促排卵治疗的效果。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500mg,每日2-3次。
4、诱发排卵:对有生育要求者在生活方式调整、抗雄激素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基础治疗后,进行促排卵治疗。氯米芬为一线促排卵药物,氯米芬抵抗患者可给予二线促排卵药物,如促性腺激素等。诱发排卵时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需严密监测,加强预防措施。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

1、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
对LH和有利睾酮升高者效果较好。此方法的促排卵机制为:破坏产生雄激素的卵巢间质,简洁调节垂体-卵巢轴,使血清LH及睾酮水平下降,增加妊娠机会,并可能降低流产的危险。在腹腔镜下对多囊卵巢应用电针或激光打孔,每侧卵巢打孔4个为宜,并且注意打孔深度和避开卵巢门,可获得90%排卵率和70%妊娠率。但这种方法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治疗无效、盆腔粘连及卵巢功能低下等。
2、卵巢楔形切除术
将双侧卵巢各楔形切除1/3可降低雄激素水平,减轻多毛症状,提高妊娠率。术后卵巢周围粘连发生率较高,临床已不常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预防

  1、合理安排饮食。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药注意调节饮食,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物质,做到营养全面均衡。避免辛辣刺激、油腻肥甘的食物,宜清淡饮食,多进青菜、瓜果。需要瘦身的女性要注意科学节食,避免盲目服用减肥药品。
2、注意劳逸结合。女性需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对成功受孕也有帮助。但应注意运动得当,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3、合理调节情绪。女性要学会稳定情绪,注意自我调整,保持乐观情绪、心情舒畅,避免暴怒、抑郁、过度紧张和长期焦虑。可以用听舒缓的音乐、做轻柔的运动等方式来调整情绪。
4、若无怀孕打算,应积极采取避孕措施。可以利用避孕药或避孕工具等方式避孕,无生育要求者可到医院上环结扎,应注意不要长期服用避孕药。有效的避孕手段能避免多次流产手术伤害生殖系统。

多囊卵巢综合征吃什么好

   注重日常多囊卵巢综合症饮食控制,也能辅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以下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饮食调节:
1、多囊卵巢综合症饮食控制食盐的摄入时,根据病人病情和内分泌功能程度作调整,并非所有的内分泌功能紊乱病人都要严格限盐。
2、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应该讲究营养,多选择一些低血糖指数的食物,宜食含优质蛋白质高的食物,注意高纤维、高维素食物的补充及低脂肪、适当的糖饮食。不偏食,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牛、羊、猪的瘦肉、禽蛋类、牛奶、鱼虾等均可食用。
3、饮食宜清淡,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的饮食,需要避免甜食,绿豆、螃蟹、柿子也最好不要吃。要注意过咸类不吃(包括腌制类)、辛辣刺激类不吃(包括辣椒、酒类、虾、蟹等)、被污染的不吃(包括腐烂变质的,剩饭剩菜等)、烧烤类不吃。糕饼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大忌。
4、为免控制饮食造成吸收不足,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应视情况每天补充钙片和一颗含叶酸的综合维他命、每日水份应达8杯水量。

多囊卵巢综合症能怀孕吗

   多囊卵巢综合症最显著的特征是无排卵。由于没有排卵,所以卵巢只分泌雌激素和雄激素,而不分泌孕激素。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 发生分泌反应。如果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的作用而无孕激素的作用,就会发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另外,也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能排卵,所 以她们无法自然怀孕,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是最常见的不孕症患者。



评论:0  | 查看:2230

快来抢沙发哟~
共 0 条
1
确认评论

关于我

  • 今日访问  54
  • 总访问量  35415
  • 最后登录  2016-02-25 14:01:40

最新公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