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霍玲燕 工作单位:济南艾玛妇产医院
从这篇文章的拟题到构思,我脑海里不时显现的是年迈瘦小却精神矍铄的奶奶的形象。我恐把这篇有关助产士的文章跑题成关于奶奶的亲情小文,迟迟不敢敲下键盘。……
此刻,我在想,其实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与每个人,每件事与每件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冥冥中的联系。奶奶农村"接生员"的身份或许是我这篇文章的"种子",当我要写这些关于生命,关于爱,关于善的文字的时候,所有的美好的记忆和思绪全部打开了……
我的奶奶,今年85岁,农村里最早的一批受过专业培训的"接生员"。那个时候医疗条件不好,方圆几里地的几个村子,就奶奶一个"专业接生员"。所以在我的记忆里,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奶奶在庄稼地里干着农活,就被心急火燎的赶来的待产孕妇的家属接走。但是不管多急,奶奶都要让那人先载她回趟家里,从箱子里拿出她的"专业装备"——消毒的用品,那个时候农村还很少见的一次性医用手套。
那个时候,农村里重男轻女的观念还是非常的严重。每逢接生下来女婴,还没等孩子一家人皱起眉头,奶奶就抢先发话:孩子来到咱家了,就是和咱有缘,男孩女孩都该喜。而后留下一份"喜钱"就一个人走回家,从不让产妇的家人送。一个没有受过一天教育的老太太,在封建封闭的农村传递着这样"男女平等"的观念,彰显着接生婆对母婴特殊的情感!
就这样,奶奶一直兢兢业业地履行着她"接生员"的职责,不论寒暑昼夜。有时候夜里,奶奶住的后院会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就算是数九寒天,也会先听到奶奶爽亮的答应一声,然后不几分钟就带上她的"专业设备"跟着来人去接一个新生命。那股年轻人都少有的热情感动了村里村外的每一个人。
后来,随着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农村的医疗资源配备大大的跟进。产妇们可以去医院接受更好生产护理。这个时候,奶奶也近六十岁了,就算有的产妇家庭信不过医院的技术,就信奶奶的经验,奶奶也会劝对方去医院。她说:我老了,跟不上发展了,去医院对孩子大人都好。……现在奶奶经常不无自豪的和我们讲:咱村的谁谁父子两个都是我接生的,谁谁家的那个小小子当时出生的时候差点没命,我救活了他……奶奶不信佛,可是在我看来她就像是接引众生的菩萨,有菩萨心肠,有菩萨的智慧。
再后来,我做了一名助产士。当我面对每一个产妇,面临每一次接生助产,我都会想,我继承了奶奶的愿行,我要用满心的善良和爱对待每一个即将来到这个世上的小生命。我认真的做好接生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耐心的鼓励每一位妈妈,尽我所能让产妇消除紧张情绪和后顾之忧,用我的微笑和专业技能让他们放心。不自觉的,我在抱着刚出生的婴儿递给产妇家属的的时候,会说出奶奶常说的那句"孩子到了咱家了,就是和咱的缘分"……
我很自豪也很欣慰我是一名助产士,迎接新生命的到来,用我善美的心,给每一个小生命最初的美好和力量……
评论:0 | 查看: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