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
2014-12-05
选择产后6~8周检查时无子宫出血的145例初产妇,分阴道分娩组90例,剖宫产组55例,由专门培训的人员经妇科检查+手法检测+诊断仪诊断盆底器官脱垂及盆底肌力分级,专人询问及填写孕期及产后的尿失禁问卷调查表,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剖宫产组不同程度阴道前壁脱垂、后壁脱垂,子宫脱垂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17例(30.9%),浅层肌力受损24例(43.6%),阴道分娩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34例(37.8%),浅层肌力受损46例(5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共41例,患病率28.3%,其中剖宫产18例(32.7%),阴道分娩23例(2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SUI27例,患病率18.6%,其中剖宫产10例(18.2%),阴道分娩17例(1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年龄、新生儿体重是盆底器官脱垂的高危因素,剖宫产是保护因素,盆底肌力的受损与分娩方式及产科因素无相关性。
评论:0 | 查看: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