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儿童安全事件大盘点,告诉你隐藏在孩子身边的危险!
2014年的最后一个月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了,回顾这一年,令人痛心的儿童安全事故依旧频发,不少孩子因为意外事故受到伤害,甚至失去了年幼的生命。这再一次给广大的爸爸妈妈们敲响了警钟——保障儿童安全刻不容缓!只有排除了孩子身边的各种安全隐患,他们才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任老师从网上发现了这篇文章,其整理了2014年度非常具有警示意义的几大儿童安全事故,并对事故的发生原因、防范办法进行了详尽的解析。在新的一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为他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放心的成长氛围,爸爸妈妈们快快学起来吧!
2014年儿童安全大事件回顾
1、西安幼儿园吃药事件
从2014年3月初起,西安一家幼儿园在被爆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长期给园内幼儿集体服用抗病毒药物"病毒灵"。不少孩子存在头晕、腿疼、肚子疼等相同症状,一时引起千重浪,引发众多家长的强烈不满。
2、父亲打游戏4小时女婴闷死车中
2014年9月8日,嘉义市林姓新手爸爸开车载5个月大的女婴外出,径自到有冷气开放的电子游乐场娱乐4小时,却将女婴留在高温超过摄氏40度的车内,中午再查看时女婴已口吐白沫死亡。
3、昆明市"9·26"校园踩踏事故
昆明市明通小学是云南省一级示范学校,踩踏事故让很多家长为之痛心,因为一块海绵垫,引发下楼学生互相叠加挤压,导致学生严重伤亡。
4、男童头卡私家车致休克
2014年10月1日上午,福建一小男孩的妈妈将他单独留在车里,结果当小男孩的头探出车窗时,手不小心按到遥控器关车窗的按钮,脖子被卡在车窗上,妈妈返回时玻璃窗只剩五六厘米的缝隙!小男孩已成休克状态!幸好已有路人报警,孩子急救后被及时送到了医院,逐步恢复了意识。
5、上海充气城堡被风吹翻
2014年10月5日上海,一群孩子在充气的城堡上,谁知一阵狂风刮来,看上去巨无霸的"城堡"竟被吹翻了,有14名孩子受伤,这个巨无霸充气"城堡"放在的位置正处在风口,但是却没有牢固的安全绳索固定。
6、2岁男童落入热水桶死亡
2014年11月6日,北京市一2岁男童京京不慎掉入自家洗衣店的热水桶中,全身92%被高达90℃的热水烫伤,经过了8天多的治疗,救治无效离世。
7、蓬莱市"11·19"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2014年11月19日,蓬莱市潮水镇一辆货车与一辆面包车相撞,肇事面包车为潮水四村幼儿园雇佣的非营运车辆,核载8人,实载15人,车辆严重超员。事故导致3名儿童和1名面包车司机当场死亡,另有8名儿童抢救无效死亡,3名儿童轻伤。
8、2岁男童掉进化粪池溺亡
2014年12月9日,深圳市宝安区一两岁男童在临街店铺门口玩耍时不慎掉进化粪池,当场溺亡,疑因化粪池井盖打开后周围没有人看守。
统计数据显示,意外伤害占我国儿童死亡原因总数的26.1%,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增长,意外伤害已成为0-14岁儿童健康的第一"**"!儿童意外事故52%发生在家庭,19%发生在街道,12%发生在学校。
专家认为意外伤害的特点是意外性和突然性,绝大多数儿童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预防的。那么,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都有哪些?爸妈要做好哪些防护工作呢?
宝宝出游安全备忘录
步行篇
1、还不会走路的婴幼儿
在带还不会走路的婴幼儿外出时,婴儿车要能锁定,防止因推车滑动、倾倒而引发伤害事故。
2、刚学会走路奔跑的幼儿
已经能迈着小碎步跑的幼儿其实最危险,必须有专人负责照看,尤其是举家外出时,视线绝对不要离开他。
3、6岁以下的儿童
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健壮的成年人带着出门时,要记得时刻拉住他的手;老年人带着出门时,建议在他手腕上拴牵引绳索,免得他如脱缰野马般跑到你视线不能及的地方。
4、年龄较小的学生
年龄较小的学生过马路时,应该由成人带领。上下学时不可多人横排行走,不要互相推搡打闹;过马路时应看清指示信号。城郊及农村没有人行道时,儿童过马路时应左看右看,不要突然横穿马路。
交通工具篇
1、乘坐汽车出行
A)"两要"是指上车先锁安全锁、及时护理车上睡着的宝宝。
行车时宝宝将手和头伸出窗外和误开车门都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不仅车门要锁好,车窗也不可忽视,最好给宝宝购买安全座椅;睡着的宝宝在汽车内体温会比平时高0.2℃——0.3℃,因此妈妈需要给宝宝披一件外衣或毯子,这样可以避免睡宝宝受到冷风的刺激,引发感冒。
B)"两不要"是指不要在车上堆满零食和玩具、不要把熟睡的宝宝单独留在车内。
在车上放太多东西,可能会影响司机开车的视线,在急刹车的时候也容易伤害孩子;汽车在停放时,空调关闭,车内气温升高,空气不流通,会长时间积累一氧化碳,会给宝宝带来致命危险!
2、乘坐地铁出行
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乘坐地铁出行时,要注意三个方面:
A)尽量到车头或者车尾进车厢
儿童本身比较矮,如果在车的中部跟人挤,很容易会因为别人看不见而挤到,也会出现呼吸空气不足等等的情况。而地铁的一头一尾相对车的中部,是会稍微松动一些的。
B)尽量避免高峰期乘坐地铁
儿童的上下学时间通常都是在高峰期前,因此可以尽可能的避免高峰出行。因为人流量过大时,儿童不只容易被挤到,而且也容易与家人走散。
C)被挤到的时候大声叫喊
由于儿童的身形比较小,很容易被遗忘,人多拥挤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忽视了儿童的存在,因此,当儿童被人潮挤到的时候,一定要立刻大喊,让别人意识到这里有个小孩站着。
3、乘坐飞机出行
乘坐飞机出行时,需要做好3个方面的准备:
A)做好事前准备
家长带着宝宝坐飞机,在飞机上一定要为宝宝系好安全带;低龄宝宝要抱在怀里,不要让宝宝随便走动,防止颠簸时引起碰撞而受伤。有时候,儿童的情绪波动大,哭闹有可能妨碍他人休息,所以应做好安排,如让孩子看图书、听故事。
B)保护乘飞机婴儿的耳膜
对宝宝来讲,在飞行途中保护好耳膜十分之重要,因为宝宝的耳膜比成人的薄,可以承受的压力也小的多。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给宝宝喂奶或吃点零食,让其充分地做吞咽动作。宝宝哭闹是有利于咽鼓管开启的,所以大可不必制止。千万记住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不能让宝宝睡觉,因为睡眠时耳膜压伤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C)儿童补牙4小时内勿坐飞机
牙病会引起牙痛,但有时在陆地上虽有牙病并不觉疼痛,或只有很轻的症状,而在飞行过程中则症状加重,疼痛加剧。坐飞机发生气压性牙痛的人,他们在遇到气压改变时,也都会产生明显的疼痛。因此,补牙后4小时内最好不要乘飞机旅行。
宝宝居家安全备忘录
1、卧室与阳台的潜在危险
在宝宝的婴儿床上,毛绒绒的靠枕、蓬松柔软的被褥、弹簧床垫可以使它看上去很温暖、舒适。但是这些舒适柔软的床上用品,很可能在宝宝睡觉时堵住他的脸部,使他无法呼吸甚至出现窒息。因此,要给宝宝使用较硬的床垫,床罩和床单要紧紧裹在床垫上;最好不要给1岁以内的小宝宝使用枕头、靠垫、弹簧床垫,或在他的婴儿床上摆放毛绒玩具;宝宝睡觉时,不要给他使用过大、过软的被子,可以让他使用大小合适的睡袋,或者使用婴儿专用的小毯子,并把毯子的三边紧紧压在床垫下面,形成一个小睡被。
幼儿喜欢在窗台或阳台上看风景、游戏,如果你的住宅是在一楼以上,就必须防范宝宝失足坠落。窗口要加装窗栏,窗子平时应拴好,以免宝宝爬出去;阳台栏杆的间隔不可太大,以免宝宝穿过坠落;为防雨水飘入打湿阳台,地面可铺设实木止滑地板、塑胶地砖、防滑板,或是石纹地垫。
2、厨房与浴室的潜在危险
厨房里所有的橱柜都应上锁,刀叉等厨具应放在柜橱或抽屉里,并上好锁,防止儿童将其打开,因为里面盛放的大量药品和各种洗涤用品,还有剪刀和刀叉之类尖锐器具,对儿童而言,都是"危险品";冰箱门要上锁,如果宝宝好奇打开冰箱门,很容易被砸伤或者利物划破手;灶台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灶台前加一个防护罩是很必要的,把长锅柄转向灶台的后侧,对着墙壁,而不是对着人站立的一侧,以防儿童够着后烫伤。
在卫浴间,浴缸不用时,不要积存水,以防止儿童溺水;地面要保持干燥、不滑,在洗手盆前和楼梯上要放上防滑垫;家中所有的马桶都要盖上顶盖,然后用马桶锁锁上,或者最好把卫生间的门锁起来,以防止儿童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跑到马桶边玩;电吹风、烘干机、电熨斗等电器,用完后要及时切断电源,防止儿童触摸而被电击。
3、宝宝烫伤的应急措施
由于小儿身体各类系统发育未成熟,动作不协调,好奇心强,回避反应迟缓,且皮肤嫩薄,所以极易发生烧烫伤,特别是1至5岁的小儿最易受伤,此年龄组占整个小儿烧伤的三分之二左右。
在宝宝被热液烫伤后,家长要立即轻轻地脱去被热液浸透的衣服,或是用剪刀剪开覆盖在烫伤处的衣服、鞋袜等。如果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时,先将未粘着的衣裤剪去,粘着的部位不可用力拉脱,以免加重局部的创伤面积,待去医院处理。
如果手足部位烫伤,应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并浸泡在冷开水或干净凉水中30分钟,可减轻水肿和疼痛。水温越低越好,但不能低于-6℃。如果是脸或额部烫伤,不能用凉水冲洗,可以用几条毛巾轮流进行湿敷。
不要在冲洗后的创面上自涂一些药物和食品,如酱油、面酱、香油、小苏打等,这些做法会污染创面,造成感染。也不要在创面上涂紫药水或红汞,其实这样做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遮盖创面,为诊断带来麻烦,而且较大面积涂红汞会引起汞中毒。
如果伤面上出现了水疱,决不要自行将水疱弄破,以免造成感染。较大的水疱或水疱已破,应到医院消毒处理。
4、宝宝高空跌落的应急措施
发现小孩由高处坠落后,首先要立即呼叫救护车,以便尽快去医院进行紧急救治。然后要快速检查小孩的伤情,是否有头部损伤意识丧失?是否有呼吸、心跳停止?是否有四肢骨折、脊柱骨折及出血等等。
此后,再根据具体伤情给予相应的现场急救,要谨记先救命后救伤的原则。救助中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小孩从高处跌落后,即使没有外伤或其他症状出现,为了预防起见,最好也要去医院接受医生的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