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喂养时间表

2014-12-05

1

24

个月育儿方案

 

 

第一篇

 

 

 

 

儿童保健

 

 

 

第一章

 

 

 

 

1

3

个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徐秀

 

 

1

、体格生长

 

 

 

 

 

此期是小儿体格生长最为迅速的时期,体重平均每月增加

750-1000

克,身长平均每月

增加

2.5-3.0

厘米。

 

 

1-3

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

 

 

 

体重(千克)

 

身长(厘米)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1

个月

 

5.22 

 

 

 

57.0 

 

 

38.2 

 

 

 

38.0 

 

2

个月

 

6.37 

 

 

 

60.7 

 

 

40.0 

 

 

 

40.4 

 

3

个月

 

7.23 

 

 

 

63.5 

 

 

41.3 

 

 

 

42.1 

 

 

1-3

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

 

 

体重(千克)

 

身长(厘米)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1

个月

 

4.91 

 

 

 

56.3 

 

 

37.5  

 

 

37.3 

 

2

个月

 

5.82 

 

 

 

59.3 

 

 

39.0 

 

 

 

39.2 

 

3

个月

 

6.55 

 

 

 

61.9 

 

 

40.3 

 

 

 

40.7 

 

 

2

、如何给宝宝称体重

 

 

 

 

 

 

体重是儿童的健康标志,

是判定小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个正常的

小儿体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年龄越小体重增加越快,而且还有一定的规律。

一个足月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

3

千克左右;在

2.5-4.0

千克之间均属正常范围。几乎每个新

生儿在生后的最初

2-3

天内,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这叫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体重

下降一般在生后

3-5

天降至最低点,下降幅度可达出生时体重

6%~9%

,但最多不超过出生

体重的

10%

。以后随着吃奶量的增加体重逐渐增加,大多在生后第

7-10

天内,体重可恢复

到出生时水平。到满月时,新生儿体重能增加

1000

克左右。在生后的头三个月,体重增加

迅速,平均每月增加

750

克左右。

 

 

 

 

 

给宝宝称体重的方法有几种,也很简单,可在家中进行。

 

 

 

 

 

(1)

先用小被单将孩子兜住,用称称重,然后减去小被单及包括尿布在内的一切衣物重

量,即为婴儿体重。

 

 

 

 

 

(2)

家长抱着婴儿站在磅秤上称体重,减去大人的体重,即为婴儿体重。

 

 

 

 

 

测体重时应注意,

在测量前最好空腹,

排去大小便,

尽量婴儿脱去衣裤、

鞋帽、

尿布等,

仅穿单衣裤;所测得的数据应减去婴儿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每次测得的宝宝体重都应作记录,

在注意宝宝体重是否达到参考标准的同时,

还应注意

体重增长的速度。

有的小宝宝出生体重比较轻,

但其增长速度已达到甚至超过正常水平,

管测得的体重还没有达到参考标准,

家长大可不必担心,

因为宝宝不但生长健康,

还在努力

"赶上生长"呢。相反,有些宝宝虽然测得的体重尚符合参考数值,但增长速度比较慢,倒

要认真寻找一下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如何给宝宝量身高

(

身长

 

 

 

 

 

 

 

 

 

 

身高

(

身长

)

是孩子骨骼发育的一个主要指标,它包括头、脊柱和下肢长的总和。身高的

增长速度和体重一样也是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在生后第一个月,

宝宝身体可长高

5

厘米左右。

在生后头三个月,身长平均每月增加

2.5

厘米。

 

 

 

 

 

3

岁以下的小儿

 

 

应躺着测身长,在医院有特定的量板测量小儿的身长。测量前先脱去

孩子的鞋、

袜、

帽、

外衣裤及尿布。

让小儿仰卧在量板的底板中线上,

头接触头板,

面向上。

测量者站在孩子的右侧,

用左手按直小儿的双膝部,

使两下肢伸直、

并拢并紧贴量板的底板;

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的足底,读取身长的刻度。在家里,如果没有量板,也可让小

儿躺在桌上或木板床上,

在桌面或床沿贴上一软尺。

在小儿的头顶和足底分别放上两块硬纸

板,测量方法和医院量板的量法一样,读取头板内侧至足板内侧的长度,即为小儿的身长。

测量身长时需注意足板一定要紧贴小儿的足底,

而不能只量到脚尖处,

否则,

会使测得的身

长大于其实际身长。

 

 

 

 

 

3

岁以上的小儿

 

 

可站着测身高。可用身高计或将皮尺钉在墙上进行测量。小儿直立,

背靠身高计的立柱或墙壁,使两足后跟、

臀部、

双肩及头部均接触到立柱或墙壁,两手垂直

于身体两侧,两膝站直,不能弯曲,足跟并拢,足尖稍分开,两眼平视正前方,头不能上仰

或俯视。用一横木板紧压头顶,读取数值,即为身高。

 

 

 

 

 

孩子将来能长多高是每位家长关心的问题。

人的身高受很多因素影响,

如遗传、

内分泌、

营养、疾病以及活动锻炼等等。一般来讲,

5

岁以前,孩子的身高受遗传的影响不大,主要

受营养、慢性疾病和内分泌因素的影响。

5

岁以后,遗传因素起一定的作用,父母高大的,

孩子一般也长得较高。

但也有不少矮个子的父母其子女身高远超过父母的,

这说明除了遗传

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保证宝宝合理营养,充足的睡眠,一定的活动量,促使孩子健

康生长。

 

 

 

4

、如何测量宝宝的头围

 

 

 

 

 

 

头围是反映脑的发育,

脑容量的大小也是体格发育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婴儿出生后头两

年大脑的发育迅速,头围增长也很快。二岁以后头围的长速逐渐减慢。出生时头围平均

34

厘米,出生头三个月头围平均每月增加

1.5

厘米。

 

 

 

 

 

测量头围时选用一软尺,

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在左侧眉毛的上缘,

然后紧贴皮肤

经过枕骨结节最高点绕头围一圈回至零点,读取的数值即是头围。

 

 

 

 

 

头围的大小也象体重、

身高一样有个正常范围,

并不是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

头大肯定

大脑发达,小孩聪明,这是不正确的。如果一个小儿出生时头围正常约为

34

厘米左右,到

3

个月时头围迅速长到

42

厘米时,这就要怀疑是否有脑积水、佝偻病或其他疾病。如果一

个小儿出生时头围就比正常小,

生后头围的增长速度也很慢,

甚至停止生长,

那么要高度怀

疑是否有脑发育不良,是否有头小畸形的可能。因此,当宝宝的头围长得过快或过慢,

都是

不正常现象,家长都应及时带他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5

、如何测量宝宝的胸围

 

 

 

 

 

 

 

 

 

 

 

胸围是用来评价小儿胸部的发育状况,

包括肺的发育、

胸廓的发育以及胸背肌肉和皮下

脂肪的发育程度。新生儿出生时胸围约

32

厘米,比头围小

1-2

厘米,出生第一年增加迅速,

平均可增加

12

厘米。一般情况下,小儿在

1

岁以内头围比胸围大,

1

岁时胸围逐渐超过头

围。

 

 

 

 

 

3

岁以下小儿测量时取卧位,让婴儿平躺在床上,两手自然平放,将软尺零点固定于乳

头下缘,使软尺接触皮肤,经两肩胛骨下缘绕胸围一圈回至零点,读取的数值即是胸围。

3

岁以上测量时取立位,两手自然下垂,测量方法同上。

 

 

 

 

 

胸围的大小与体格锻炼及衣着有关。

小宝宝正处于迅速生长时期,

日长夜大,

而有的家

长喜欢给宝宝穿束胸的裤子,

人为的束缚其胸廓的发育,

时间一长可导致宝宝肋骨下陷、

 

 

 

 

第三节:提腿运动。

(1)

预备姿势:婴儿俯卧,两肘支撑身体,两手向前平放。妈妈握

住婴儿的两小腿。

(2)

妈妈轻轻向上抬起婴儿双腿,只抬高婴儿的下肢,胸部不得离开床面。

(3)

还原成预备姿势。

 

 

 

 

 

第四节:弯腰运动。

(1)

预备姿势:让婴儿背向妈妈站在前面,妈妈一手扶住婴儿双膝,

另一手扶住婴儿腹部,在婴儿前方,放一玩具。

(2)

让孩子弯腰前倾。

(3)

鼓励孩子拾取玩具。

(4)

拾取玩具成直立状态,复原。

 

 

 

 

 

第五节:托腰运动。

(1)

预备姿势:婴儿仰卧,成人一只手托住婴儿腰部,另一只手按

住婴儿踝部。

(2)

托起小儿腰部,使婴儿腹部挺起,成桥形。并鼓励孩子自己用力。

(3)

放下

小儿腰部,复原。

 

 

 

 

 

第六节:游泳运动。

(1)

预备姿势:让婴儿仰卧,成人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

(2)

悬空向

前向后做来回摇摆动作,鼓励小儿活动四肢,做游泳动作。

 

 

 

 

 

第七节:跳跃动作。

(1)

预备姿势:让婴儿面对面站在妈妈面前,让妈妈用双手扶住婴

儿腋下。

(2)

妈妈双手扶住婴儿腋下,稍用力将婴儿托起离开床面,让小儿足尖着地,轻轻

在床上做跳跃动作。

 

 

 

 

 

第八节:扶走运动。

(1)

预备姿势:小儿站立,妈妈站在小儿背后,或前面,扶小儿腋

下或前臂。

(2)

扶着小儿,让他向前迈步走。

 

 

 

第四章

 

 

 

 

10

12

个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徐秀

 

 

 

1

、体格生长

 

 

 

 

体格生长进一步放慢。

体重每月平均增加

150-250

克,

身高增长

1-1.5

厘米。

乳牙萌出约

4-6

颗门牙。

 

 

 

 

 

 

10-12

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

 

体重(千克)

 

身长(厘米)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10

个月

 

9.90 

 

 

75.4 

 

 

46.3 

 

 

46.0 

 

11

个月

 

10.17 

 

 

76.7 

 

 

46.6 

 

 

46.4 

 

12

个月

 

10.42 

 

 

78.0 

 

 

46.9 

 

 

46.8 

 

 

 

 

 

1-3

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

 

体重(千克)

 

身长(厘米)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10

个月

 

9.40 

 

 

74.0 

 

 

45.2 

 

 

45.2 

 

11

个月

 

9.52 

 

 

75.2 

 

 

45.4 

 

 

45.3 

 

12

个月

 

9.64 

 

 

76.4 

 

 

45.6 

 

 

45.4 

 

 

2

10-12

个月宝宝神经心理发育特点

 

 

 

 

 

 

10

个月的宝宝已能很好的用双手扶住家俱或栏杆站立,

11-12

个月会扶家具行走,

能由

成人牵着两手或一手行走,有的宝宝还喜欢自己推着童车前进。大约有

1/4-1/2

的小儿在

12

个月时已会独自行走几步。

躯体灵活度和平衡功能也大大增加,

能在床上或平地上自由改变

体位,由卧位翻身或坐位再攀栏站起,或由扶站位跪下或转成坐位。

 

 

 

 

 

手指动作更加灵活,能准确地伸手用拇指和食指指端摘起小物品

(

如小丸、饭粒等

)

,部

12

个月的小儿用拇食指摘小丸时腕部已能离开桌面,与成人相似。会熟练地将铃和摇荡

鼓摇动发出声音;能听从命令将积木从盒子里取出,部分小儿已能将两块小积木搭在一起。

用手指拿东西吃得很好,但用匙吃东西时还需要帮助,已会用手掌握笔涂涂点点。

 

 

 

 

 

11

个月起能听名称指物或图5-6种;对一些图画中的画面有兴趣,这是有意注意

的萌芽;

11-12

个月的小儿能听懂父母说的一些话,

并执行简单的命令,

"把帽子拿起来"

等。已开始理解成人的肯定

(

赞扬

)

和否定

(

制止

)

,并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对成人的赞扬有积

极反应,

如他的某个动作引起父母哈哈大笑,

他也跟着笑,

并一遍遍地重复这个行为以引人

发笑。对成人否定的语言、语气甚至眼神也能应答,如听成人喊"不要动、不要拿"

,他会

把正要拿起的物品放下。

语言发育已进入的萌芽阶段,开始学说话,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能

将语言与实际人、物联系起来,常常是一个词代表很多的意思;部分孩子已能说出

1-2

个有

意义的词

(

如"妈妈"

"爸爸"

)

或模仿动物的叫声

(

"汪汪"表示狗

)

。语言发育个体差异较

大,约半数小儿至

12

个月还不能说出有意义的词,但他们对成人的语言应有一定的理解能

力。此外,此年龄的小儿能准确地表示愤怒、害怕、嫉妒、焦急、同情等情感;能用手势表

示简单的需要;

显示出更大的独立性;

不喜欢被大人搀扶和抱着;

喜欢故意把东西扔掉又拣

起;喜欢玩藏东西的游戏。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

能听指令帮忙拿东西;能玩简单的想象游

戏,如轻拍或摇动玩具娃娃。

 

 

 

第四章

 

 

 

 

10

12

个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徐秀

 

 

 

3

1

岁宝宝还不会开口叫妈妈,怎么办?

 

 

 

 

 

孩子到了该开口说话的年龄尚不开口时,

妈妈首先要注意一下宝宝的听力如何,

假如听

力没有问题,且已能听懂、理解成人的一些简单指令,则可宽宽心,然后再检查一下平时带

教孩子的态度和方式、家中的语言环境如何。

宝宝开口学说话,不仅需要有正常的听力、发

音器官和健全的大脑,

还需要有良好的周围环境刺激。

1~2

岁孩子初学说话时积极性并不是

很高,

只有在他对事物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且心情愉快时才喜欢说话,

因此做父母的可以从

以下这几个途径着手,教孩子学说话。

 

 

 

 

 

首先,

让孩子多听。

妈妈可以在各种场所对宝宝进行说话,让宝宝多听,训练他的听觉

灵敏度和对语言的理解。

如对宝宝的日常生活照料过程中,可以一边做,一边对宝宝说

"宝

宝举举手,妈妈给宝宝穿衣服"

;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指着电话说"电话"

,门口小狗叫,

可以说"汪汪狗"等。也可以放一些儿童歌谣,让宝宝多听,通过一段时间量的积累,宝宝

的语言会有质的飞跃,模仿着开口了!

 

 

 

 

 

其次,

鼓励孩子多说话。

只要孩子能开口发声,

尽管刚开始往往还不会以正确的语音发

音,大多讲的是"娃娃语"

,成人不一定能听懂,但此时妈妈应该给予积极回应,给他鼓励:

"宝宝说得真好,再讲给我听听。

"如宝宝指着小狗叫"汪汪"

,妈妈可以接下去讲,

"哦,

宝宝是在告诉妈妈这是小狗,是吗?"

,给孩子一个回应,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将话题继

续下去,提高孩子讲话的兴趣。

 

 

 

 

 

第三,

积极给孩子创造开口的机会,

积极诱导孩子开口说话。

平时多与孩子接触,

多和

孩子一起做游戏,

在和孩子一起的过程中,

带他广泛地认识各种事物,

如带他去公园游玩时,

开始先教他,

"宝宝看,小鸟、红花、绿树??"

,再次去的时候,可以问他:

"宝宝,小鸟

在哪儿?红花呢?绿树呢???"

慢慢地可以问他:

"宝宝,这是什么?"

,若宝宝讲得对,

妈妈立即给予鼓励和表扬。

若讲不出来,

也没关系,

妈妈自己再说一遍,

然后鼓励宝宝模仿。

 

 

 

 

 

孩子开口说话进展如果较慢,

做父母也不必过分担忧,

语言的发展需要有家庭语言环境

的良好刺激,孩子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过程,

多给他机会,多和孩子讲话,

终有一天孩子会

象一下打开话匣子,象百灵鸟一样,天天围着妈妈讲个不停。

 

 

 

 

 

 

4

、宝宝喂养及一日食谱举例

 

 

 

 

 

 

经过了近半年的各类辅助食品添加训练,

到这阶段的小儿几乎能接受除奶以外的其他任

何食品。

这时候婴儿能吃的食物品种基本和成人相似,

但因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如乳牙尚未完

全萌出、

口腔咀嚼能力尚不够发达等等,

对食品的质地和烹饪还是有些特殊的要求,

要求食

物碎、烂、软为主,如给孩子吃肉要烧得酥烂些、肉块要细小些,不能象成人一样给他咬大

块的红烧肉。

但此时需要训练婴儿的口腔运动能力和咀嚼能力,

别小看宝宝的小乳牙,

此时

的他已能用几颗门牙和牙床咬熟菜块、啃苹果、吃饼干了,因此可以给他吃有一定质地、适

当硬度的食物,

继续训练他的进食能力。

少数孩子开始吃稍有点质地的食物就出现作呕现象,

大多因为平时只吃泥糊状和流质食物,

一下子接触块状食物口腔各部分运动不协调、

不适应

造成的。

 

 

 

 

 

这阶段的孩子断母乳后,

为保证营养、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每天仍需要

500~600

毫升左

右的牛奶摄入以保证其优质蛋白质、

脂肪的来源,

同时保证一日三餐荤素调配合理,

每餐不

仅要有主食米饭的摄入,

还要有一定量的鱼、

肉、

蛋等动物性食物和蔬菜的摄入。

家长对食

品的选择观点要灵活多变,

如在蔬菜的选择上,

品种有许多种,

不要仅局限在青菜、

胡萝卜、

西红柿,象菠菜、白菜、土豆、豆芽、芹菜、洋葱、韭菜等都可以尝试,而且不要以为孩子

一次、

两次拒吃蔬菜,就认为孩子不喜欢吃该菜,

今后再也不给尝用,

而应经常反复给他尝

试,让他有个适应的过程,切忌采用硬哄、硬骗、硬压等方法使孩子吃东西,从而让孩子对

进食、食品产生一个心理抵触情绪。

 

 

10-12

个月孩子的一日食谱举例:

 

早上

7

点:

 

牛奶一瓶

220

毫升,小馒头夹肉松一个

 

 

上午

9

点:

 

蒸蛋一个

 

 

上午

12

点:

 

米饭半碗、清蒸带鱼肉

25

克、菠菜豆腐汤小半碗

 

 

下午

3

点:

 

酸奶一杯

150

毫升,饼干

2

 

 

下午

6

点:

 

荠菜肉末面条一小碗

(

其中肉末约

20

 

晚上

8

点:

 

牛奶一瓶

220

毫升

 

 

 

5

、如何训练宝宝学走路

 

 

 

 

 

10

个月时,婴儿的手脚动作大多已能够很好协调,使他能扶着家具自己站起来,下一

步是开始扶着家具向一边拖着脚走,

最后他在没有人扶的情况下,

自己开始摇摇摆摆地迈出

最初的几步,但不是很稳,通常需要伸出双手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这个阶段,孩子会经常跌

到,这时父母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鼓励他"再来一次"

。并对每一次的独走成功立即给予

表扬。

这样,在一次次跌到爬起起步走的过程中,

孩子学会了如何保持身体平衡,

学会了如

何行走自如,在提高他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的自信。

 

 

 

 

 

有些孩子生性比较胆怯,

开始不敢独自开步走,

这时父母可采用以下这几个方法帮助他

学走路:

(1)

孩子与你面对面,让孩子的双脚分别站在你的双脚背上,握住他的双手,然后

你左右交替一步一步迈步向后退,带动他左右交替向前迈步。

(2)

让孩子站在床沿或长沙发

的一头,你在旁用玩具逗引他移步走。

(3)

让宝宝牵着父母双手或单手走路。

(4)

父母面面相

对蹲下,距离为伸手能相触,让孩子在这段距离内自己独立行走。

(5)

让孩子靠墙站立,你

在距他不远处用玩具逗引他走过来。

 

 

 

 

 

孩子早期心智的发展,

都有个最佳时期,

这时期给孩子施以适当的刺激,

能促进孩子身

心的成熟。有些做父母心疼孩子,怕孩子摔痛、摔伤,用"学步车"来代替教孩子走路。殊

不知,

省去或缩短了孩子锻炼的过程,

孩子的大脑和神经得不到相应的刺激,

没有通过四肢

的主动运动,

达不到刺激大脑神经细胞发育的目的,

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反而受到了明显的影

响和阻碍。

 

 

 

 

 

 

 

 

 

 

第三节:提腿运动。

(1)

预备姿势:婴儿俯卧,两肘支撑身体,两手向前平放。妈妈握

住婴儿的两小腿。

(2)

妈妈轻轻向上抬起婴儿双腿,只抬高婴儿的下肢,胸部不得离开床面。

(3)

还原成预备姿势。

 

 

 

 

 

第四节:弯腰运动。

(1)

预备姿势:让婴儿背向妈妈站在前面,妈妈一手扶住婴儿双膝,

另一手扶住婴儿腹部,在婴儿前方,放一玩具。

(2)

让孩子弯腰前倾。

(3)

鼓励孩子拾取玩具。

(4)

拾取玩具成直立状态,复原。

 

 

 

 

 

第五节:托腰运动。

(1)

预备姿势:婴儿仰卧,成人一只手托住婴儿腰部,另一只手按

住婴儿踝部。

(2)

托起小儿腰部,使婴儿腹部挺起,成桥形。并鼓励孩子自己用力。

(3)

放下

小儿腰部,复原。

 

 

 

 

 

第六节:游泳运动。

(1)

预备姿势:让婴儿仰卧,成人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

(2)

悬空向

前向后做来回摇摆动作,鼓励小儿活动四肢,做游泳动作。

 

 

 

 

 

第七节:跳跃动作。

(1)

预备姿势:让婴儿面对面站在妈妈面前,让妈妈用双手扶住婴

儿腋下。

(2)

妈妈双手扶住婴儿腋下,稍用力将婴儿托起离开床面,让小儿足尖着地,轻轻

在床上做跳跃动作。

 

 

 

 

 

第八节:扶走运动。

(1)

预备姿势:小儿站立,妈妈站在小儿背后,或前面,扶小儿腋

下或前臂。

(2)

扶着小儿,让他向前迈步走。

 

 

 

第四章

 

 

 

 

10

12

个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徐秀

 

 

 

1

、体格生长

 

 

 

 

体格生长进一步放慢。

体重每月平均增加

150-250

克,

身高增长

1-1.5

厘米。

乳牙萌出约

4-6

颗门牙。

 

 

 

 

 

 

10-12

个月男童体格发育

 

 

月龄

 

体重(千克)

 

身长(厘米)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10

个月

 

9.90 

 

 

75.4 

 

 

46.3 

 

 

46.0 

 

11

个月

 

10.17 

 

 

76.7 

 

 

46.6 

 

 

46.4 

 

12

个月

 

10.42 

 

 

78.0 

 

 

46.9 

 

 

46.8 

 

 

 

 

 

1-3

个月女童体格发育

 

 

月龄

 

体重(千克)

 

身长(厘米)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10

个月

 

9.40 

 

 

74.0 

 

 

45.2 

 

 

45.2 

 

11

个月

 

9.52 

 

 

75.2 

 

 

45.4 

 

 

45.3 

 

12

个月

 

9.64 

 

 

76.4 

 

 

45.6 

 

 

45.4 

 

 

2

10-12

个月宝宝神经心理发育特点

 

 

 

 

 

 

10

个月的宝宝已能很好的用双手扶住家俱或栏杆站立,

11-12

个月会扶家具行走,

能由

成人牵着两手或一手行走,有的宝宝还喜欢自己推着童车前进。大约有

1/4-1/2

的小儿在

12

个月时已会独自行走几步。

躯体灵活度和平衡功能也大大增加,

能在床上或平地上自由改变

体位,由卧位翻身或坐位再攀栏站起,或由扶站位跪下或转成坐位。

 

 

 

 

 

手指动作更加灵活,能准确地伸手用拇指和食指指端摘起小物品

(

如小丸、饭粒等

)

,部

12

个月的小儿用拇食指摘小丸时腕部已能离开桌面,与成人相似。会熟练地将铃和摇荡

鼓摇动发出声音;能听从命令将积木从盒子里取出,部分小儿已能将两块小积木搭在一起。

用手指拿东西吃得很好,但用匙吃东西时还需要帮助,已会用手掌握笔涂涂点点。

 

 

 

 

 

11

个月起能听名称指物或图5-6种;对一些图画中的画面有兴趣,这是有意注意

的萌芽;

11-12

个月的小儿能听懂父母说的一些话,

并执行简单的命令,

"把帽子拿起来"

等。已开始理解成人的肯定

(

赞扬

)

和否定

(

制止

)

,并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对成人的赞扬有积

极反应,

如他的某个动作引起父母哈哈大笑,

他也跟着笑,

并一遍遍地重复这个行为以引人

发笑。对成人否定的语言、语气甚至眼神也能应答,如听成人喊"不要动、不要拿"

,他会

把正要拿起的物品放下。

语言发育已进入的萌芽阶段,开始学说话,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能

将语言与实际人、物联系起来,常常是一个词代表很多的意思;部分孩子已能说出

1-2

个有

意义的词

(

如"妈妈"

"爸爸"

)

或模仿动物的叫声

(

"汪汪"表示狗

)

。语言发育个体差异较

大,约半数小儿至

12

个月还不能说出有意义的词,但他们对成人的语言应有一定的理解能

力。此外,此年龄的小儿能准确地表示愤怒、害怕、嫉妒、焦急、同情等情感;能用手势表

示简单的需要;

显示出更大的独立性;

不喜欢被大人搀扶和抱着;

喜欢故意把东西扔掉又拣

起;喜欢玩藏东西的游戏。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

能听指令帮忙拿东西;能玩简单的想象游

戏,如轻拍或摇动玩具娃娃。

 

 

 

第四章

 

 

 

 

10

12

个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徐秀

 

 

 

3

1

岁宝宝还不会开口叫妈妈,怎么办?

 

 

 

 

 

孩子到了该开口说话的年龄尚不开口时,

妈妈首先要注意一下宝宝的听力如何,

假如听

力没有问题,且已能听懂、理解成人的一些简单指令,则可宽宽心,然后再检查一下平时带

教孩子的态度和方式、家中的语言环境如何。

宝宝开口学说话,不仅需要有正常的听力、发

音器官和健全的大脑,

还需要有良好的周围环境刺激。

1~2

岁孩子初学说话时积极性并不是

很高,

只有在他对事物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且心情愉快时才喜欢说话,

因此做父母的可以从

以下这几个途径着手,教孩子学说话。

 

 

 

 

 

首先,

让孩子多听。

妈妈可以在各种场所对宝宝进行说话,让宝宝多听,训练他的听觉

灵敏度和对语言的理解。

如对宝宝的日常生活照料过程中,可以一边做,一边对宝宝说

"宝

宝举举手,妈妈给宝宝穿衣服"

;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指着电话说"电话"

,门口小狗叫,

可以说"汪汪狗"等。也可以放一些儿童歌谣,让宝宝多听,通过一段时间量的积累,宝宝

的语言会有质的飞跃,模仿着开口了!

 

 

 

 

 

其次,

鼓励孩子多说话。

只要孩子能开口发声,

尽管刚开始往往还不会以正确的语音发

音,大多讲的是"娃娃语"

,成人不一定能听懂,但此时妈妈应该给予积极回应,给他鼓励:

"宝宝说得真好,再讲给我听听。

"如宝宝指着小狗叫"汪汪"

,妈妈可以接下去讲,

"哦,

宝宝是在告诉妈妈这是小狗,是吗?"

,给孩子一个回应,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将话题继

续下去,提高孩子讲话的兴趣。

 

 

 

 

 

第三,

积极给孩子创造开口的机会,

积极诱导孩子开口说话。

平时多与孩子接触,

多和

孩子一起做游戏,

在和孩子一起的过程中,

带他广泛地认识各种事物,

如带他去公园游玩时,

开始先教他,

"宝宝看,小鸟、红花、绿树??"

,再次去的时候,可以问他:

"宝宝,小鸟

在哪儿?红花呢?绿树呢???"

慢慢地可以问他:

"宝宝,这是什么?"

,若宝宝讲得对,

妈妈立即给予鼓励和表扬。

若讲不出来,

也没关系,

妈妈自己再说一遍,

然后鼓励宝宝模仿。

 

 

 

 

 

孩子开口说话进展如果较慢,

做父母也不必过分担忧,

语言的发展需要有家庭语言环境

的良好刺激,孩子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过程,

多给他机会,多和孩子讲话,

终有一天孩子会

象一下打开话匣子,象百灵鸟一样,天天围着妈妈讲个不停。

 

 

 

 

 

 

4

、宝宝喂养及一日食谱举例

 

 

 

 

 

 

经过了近半年的各类辅助食品添加训练,

到这阶段的小儿几乎能接受除奶以外的其他任

何食品。

这时候婴儿能吃的食物品种基本和成人相似,

但因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如乳牙尚未完

全萌出、

口腔咀嚼能力尚不够发达等等,

对食品的质地和烹饪还是有些特殊的要求,

要求食

物碎、烂、软为主,如给孩子吃肉要烧得酥烂些、肉块要细小些,不能象成人一样给他咬大

块的红烧肉。

但此时需要训练婴儿的口腔运动能力和咀嚼能力,

别小看宝宝的小乳牙,

此时

的他已能用几颗门牙和牙床咬熟菜块、啃苹果、吃饼干了,因此可以给他吃有一定质地、适

当硬度的食物,

继续训练他的进食能力。

少数孩子开始吃稍有点质地的食物就出现作呕现象,

大多因为平时只吃泥糊状和流质食物,

一下子接触块状食物口腔各部分运动不协调、

不适应

造成的。

 

 

 

 

 

这阶段的孩子断母乳后,

为保证营养、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每天仍需要

500~600

毫升左

右的牛奶摄入以保证其优质蛋白质、

脂肪的来源,

同时保证一日三餐荤素调配合理,

每餐不

仅要有主食米饭的摄入,

还要有一定量的鱼、

肉、

蛋等动物性食物和蔬菜的摄入。

家长对食

品的选择观点要灵活多变,

如在蔬菜的选择上,

品种有许多种,

不要仅局限在青菜、

胡萝卜、

西红柿,象菠菜、白菜、土豆、豆芽、芹菜、洋葱、韭菜等都可以尝试,而且不要以为孩子

一次、

两次拒吃蔬菜,就认为孩子不喜欢吃该菜,

今后再也不给尝用,

而应经常反复给他尝

试,让他有个适应的过程,切忌采用硬哄、硬骗、硬压等方法使孩子吃东西,从而让孩子对

进食、食品产生一个心理抵触情绪。

 

 

10-12

个月孩子的一日食谱举例:

 

早上

7

点:

 

牛奶一瓶

220

毫升,小馒头夹肉松一个

 

 

上午

9

点:

 

蒸蛋一个

 

 

上午

12

点:

 

米饭半碗、清蒸带鱼肉

25

克、菠菜豆腐汤小半碗

 

 

下午

3

点:

 

酸奶一杯

150

毫升,饼干

2

 

 

下午

6

点:

 

荠菜肉末面条一小碗

(

其中肉末约

20

 

晚上

8

点:

 

牛奶一瓶

220

毫升

 

 

 

5

、如何训练宝宝学走路

 

 

 

 

 

10

个月时,婴儿的手脚动作大多已能够很好协调,使他能扶着家具自己站起来,下一

步是开始扶着家具向一边拖着脚走,

最后他在没有人扶的情况下,

自己开始摇摇摆摆地迈出

最初的几步,但不是很稳,通常需要伸出双手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这个阶段,孩子会经常跌

到,这时父母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鼓励他"再来一次"

。并对每一次的独走成功立即给予

表扬。

这样,在一次次跌到爬起起步走的过程中,

孩子学会了如何保持身体平衡,

学会了如

何行走自如,在提高他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的自信。

 

 

 

 

 

有些孩子生性比较胆怯,

开始不敢独自开步走,

这时父母可采用以下这几个方法帮助他

学走路:

(1)

孩子与你面对面,让孩子的双脚分别站在你的双脚背上,握住他的双手,然后

你左右交替一步一步迈步向后退,带动他左右交替向前迈步。

(2)

让孩子站在床沿或长沙发

的一头,你在旁用玩具逗引他移步走。

(3)

让宝宝牵着父母双手或单手走路。

(4)

父母面面相

对蹲下,距离为伸手能相触,让孩子在这段距离内自己独立行走。

(5)

让孩子靠墙站立,你

在距他不远处用玩具逗引他走过来。

 

 

 

 

 

孩子早期心智的发展,

都有个最佳时期,

这时期给孩子施以适当的刺激,

能促进孩子身

心的成熟。有些做父母心疼孩子,怕孩子摔痛、摔伤,用"学步车"来代替教孩子走路。殊

不知,

省去或缩短了孩子锻炼的过程,

孩子的大脑和神经得不到相应的刺激,

没有通过四肢

的主动运动,

达不到刺激大脑神经细胞发育的目的,

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反而受到了明显的影

响和阻碍。

 

 

 

 

 

 

评论:0  | 查看:1745

快来抢沙发哟~
共 0 条
1
确认评论

关于我

  • 今日访问  51
  • 总访问量  35412
  • 最后登录  2016-02-25 14:01:40

最新公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