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助产年终十大盘点

编者按:又到年终盘点时,对于过去的"匆匆那年",助产界发生了哪些大事件一度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哪些新鲜事启迪了你的医学思维?哪些热议话题让你一直"恋恋不忘"?又有哪些精彩你遗憾错过?中国助产士网隆重推出"匆匆那年"-年终十大盘点,下面让我们跟随新闻镜头一起回顾那年"最具影响力的助产新闻"。

助产士:"听到孩子哭,我们就笑了"

2016-02-04

助产士: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连日来,记者走进医院,融入护士群体中,感受体味在"白衣天使"光环的背后,他们护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最辛苦:H7N9病区的"斗士"市人民医院靠近清扬路的一侧,有一幢J楼静静地矗立着,这里就是我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隔离病区。

洗手,戴帽子,戴口罩,穿护士服,穿脚套,穿防护服,穿鞋套,最后再戴上手套。每天早上7点半,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全副武装"的黄琴红走进隔离病区,开始一天的工作。

穿着闷热的隔离衣,一天下来总是浑身湿透,为了尽量不上厕所,她上班不喝一口水,甚至不吃早饭。在病区外,黄琴红脱下橡胶手套,只见她的手颜色苍白、皮肤粗糙,"每接触一次病人都要换一次手套、用消毒液洗一次手,一天至少要洗上二三十遍。"

苦累是这里工作的常态,每天寸步不离地在病人病床边监视病情;每次4个人一起为病人翻身、擦体;抢救病人时连续站立4个多小时,甚至有一位护士 累得晕倒。黄琴红坦言,不仅身体劳累,心理压力也非常大,病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要时刻关注,生怕遗漏了一点点病情变化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尽管很累很辛苦,但没有一个人抱怨。"讲到这里,黄琴红忍不住眼泪流了出来。

最快乐:一天托出30多个新生命

作为迎接新生命的"天使",助产士陈慧娟在市妇幼保健院一干就是28年,是全市资历最深的助产士之一。采访时,她刚刚做好一桩助产,"女 宝,3110克,粉嫩粉嫩的……"一脸的兴奋和自豪。这份工作就是"忙并快乐着",陈慧娟说,现在临产室每天分娩30多个新生儿,最多时一天50多个, "听到孩子哭了,我们就笑了"。

托起新生命,助产的工作往往在千钧一发,曾有一位产妇迟迟不生,一检查,胎儿头面部朝一侧致难产,她立刻采用徒手阴道转胎位的技术,将胎儿的头 转到朝下,最终婴儿顺利娩出。这一技术"人命关天",不仅要掌握时机,还要动作轻巧、用力得当,目前全市仅妇幼一家医院开展,能熟练操作的助产士也仅有八 九位。

在与生命的交汇碰撞中,还有一群人也在疲惫而充实地奔跑着,他们就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护士印娟指着暖箱里的一个男婴说,他出生时仅 900克,无法自主呼吸,为了打营养液,她用直径0.6毫米的引针从脚踝处扎进宝宝几乎细不可见的静脉处。让人欣喜的是,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宝宝一个月下 来体重重了280克。

最受宠:"男丁"被抢着搭班

26岁的小伙子陈勇是市二院神经内科的一名护士,高高大大,一脸阳光。他是病区的"香饽饽",人人都抢着和他搭班,"力气大,为患者翻身、过床等工作,他能照顾着我们女孩子。"女护士王烨婷笑着说。

当初考大学,因分数不够调剂到了护理专业,"刚开始想复读重考,但现在爱上了这一行。"陈勇说,因为觉着护士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刚踏上工作岗位, 病人并不信任他,一见到他打输液,就说"喊你老师来",他很不服气,于是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到输液室练习,现在"一针见血"率达到95%以上。

工作干劲十足,但生活中却遭到了挫折,陈勇不好意思地说,他刚刚失恋,原因是女朋友的父母不能接受他做护士,"觉得一个大男人干伺候人的活,没 面子。"他无奈地说,社会上对男护士的偏见,让他们承受了一定压力,他表示今后找女朋友一定会事先声明自己是一名护士,得到对方理解后再交往。

市二院目前一共有9名男护士,涉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神经内科、泌尿科等科室。"我们希望多招一些‘男丁‘。"护理部主任苏纯音说, 男护士的耐力持久,精力充沛,心理应急能力比一般年轻女护士强,且能熬夜,倒班适应性强,天生对机器敏感,运用起仪器来更加自如。 (杨明洁)

上图 日前,市中医院女护士向男同行献上鲜花。国际护士节即将来临,对辛勤奋战在医院临床一线急、难、险、重岗位的5名男护士表达节日的问候。(刘芳辉 摄)

来源:光明网

评论:0  | 查看:1751

快来抢沙发哟~
共 0 条
1
确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