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更衣柜引发的联想----致段院长
尊敬的段院长,您好:
入职以前,对一妇婴的了解停留在段院长的微博,好奇一妇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医院,一妇婴的院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物才能说出那么多人的心声。来到一妇婴,十天的岗前培训再一次"震撼"到了我,从信息平台到患者体验部,感叹于一妇婴是有市场部的。而对于科研奖励与激励制度,更是让我和一起新到一妇婴的小伙伴觉得,要重新拿起研究生阶段放下的,重新开始写国自然(注:申请国家自然基金)、发SCI,而不能再碌碌无为了,于是大家是满怀期待的进入科室....。
进了科室却发现一切都跟传说中的不一样,岗前培训只是给大家画了一个看似美好的饼,而这只饼吃起来,味道并不好...短短几天一妇婴带给我们的只有无尽吐槽...。
不知道是什么让我有勇气给院长写信,也许院长根本不会看到,或者看到也并不会理睬这些诉求,亦或许从此院长会拉黑这个没有后台的小医生..但是不管结果如何我都想说一说。
入科第一天,第一个问题就是我的包放哪里,结果问老总(注:住院总),老总说不知道,不归他管(评:住院总应该是什么都管的,我们新的住院总制度给了住院总很大的权利,原则上科室的医疗和管理相关的大小事TA都要管的);问护士长,护士长说你们医生不是我管的,心里顿时凉了半截;紧接着由于组内上级医生去手术了,第一天在收病人过程中对常规不了解的我就问其他组的老师,结果得到的答案是,我不知道你们组的规矩,等她们回来你问他们吧(评:在医院里,不应该有什么组的规矩,全院应该只有一个统一的规矩,这种人治色彩浓厚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们要的是团队精神,是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被问到的上级医生不应该这么回答,医生对医生也应该是首问负责制的)...心中甚是无语却还要微笑着说谢谢老师...培训的时候要求大家只要穿着白大褂在医院遇到患者问路都不允许回答不知道...这是一妇婴的服务意识,患者至上,我铭记在心,但却在入科的第一天连续得到的答案却都是"我不知道"难道这就是所谓一妇婴的理念?患者是天,医生是奴?医生的要求是不必被在乎的?
一个更衣柜原本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是就是从这一个更衣柜开始..让我看到了一妇婴制度上存在的混乱..小医生并没有要求少干活,也没有要求多拿钱,只是想有一个自己的更衣柜,对这个陌生的医院有一份归属感,这一份简单的归属感也许就能让新职工更有动力更有信心的服务于医院、服务于病人,而且一妇婴并没有缺这一个柜子,更多的是老职工因为轮转不同科室占了2个柜子,或是人走了没有归还钥匙使得柜子空关着得不到利用,如果培训的时候一妇婴没有把自己宣传的那么高大上,没有说自己是全上海,乃至全中国第一的妇产科医院(评:不是自夸,我们的产科分娩量的确是全中国第一,我们的产科亚专科建设也的确是全国一流,我们的胎儿医学中心肯定是全国一流,我们即将运行的妇产科模拟实训中心肯定是全中国第一流的。但是我们的整体水平和全国一流的妇产科医院还有不少差距,我们的发展愿景和目标是成为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第一流的妇产科医院,大家不要把愿景和现状搞混了,现状和愿景还有很大的差距的),我想我也不会觉得这种混乱的状况有什么奇怪的。
另外就是一妇婴的医生工作站,虽然我只是个小医生,但是从实习开始也算用过不少病历系统了,而且我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用透一个系统,通俗一点讲写了那么多年的病史,对于病史系统应该还是有发言权的,我想说,一妇婴的病例系统真的不是一个高效率的医生工作站,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妇婴可以把微信,把支付宝做的那么尽善尽美,但是却有一个那么不合理的医生工作站?
还想要提出的是周末的查房制度,医生是人,医生也有家庭,也需要私人时间,说的高大上一点医生的周末除了值班是不是可以去参加一些会议,一些学习班,说人话一点医生的周末不值班就不能睡个懒觉,出去郊游一下?我不否认如果有重病人或是特殊病人,要求主刀或是床位医生周末查房无可厚非,一个有责任心的医生即使没有要求也会主动参与查房,但是没有特殊的常规查房为什么不能让值班医生完成呢?这不是可以让值班医生更好的了解哪些病人是需要值班时特别关注的,更好的维持医疗安全嘛?
其实我还有很多话要说..作为一个新职工有些评价也许片面,但是我也跟相熟的老职工交流过,他们也是在忍,也是在吐槽..也许就像小伙伴们说的,院长不会知道,院长不会在乎(评:院长想知道,院长很在乎,院长愿意听大家吐槽,院长也愿意去改,欢迎各位一起来吐槽,不过大家也要一起来改善,不能只会吐槽),私底下吐槽一下就好了,我并不是个叛逆的人,大部分时候更可以说有点逆来顺受,但是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一直是我的做人原则,若不是看过段院长的微信号,我也断不敢有此作为,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学医不易,行医更不易,以上的胡言乱语我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一个没有后台的小医生,离医院的核心太遥远,表里不一的人太多,领导的心我们是猜不透的(评:不要猜,要直说,take it easy, keep it simple, keep stupid),我只想说这些都是一个还想好好做医生的小医生的真心话。如果您看不到这封信,就当我自己吐槽一下,如果您看到了,希望您也不必追究我是谁,如果您感兴趣,我想我可以告诉您更多基层医生对医院的看法。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对,浪费您的时间了,就请您忽略,并且向您说一声抱歉,我不自量力了!
一个没有后台的小医生
2015.8.17
我的回复
你好
不知道你是谁,只好说你好。
对于你反映的问题,我已经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去整改,只要是合理的诉求,不管是谁提的,都要改进。
但是有一点我不支持你的看法,就是周末查房的问题。
值班医生是为了急诊,不能指望他们去完成这么多的查房和查房书写任务,你也会成为值班医生,以后你成了值班医生也不需要既要想着急诊的病人还要去查房写病史,这对任何一个人都公平。做住院医生这是必要做的事情,我和很多的老一辈的医生都是这么过来的,绝大多数的医院和同行都是这么做的,好的传统我们必须坚持。
好医生是磨练出来的,是熬出来的。做医生肯定会很辛苦,肯定会要放弃很多的休息和享受,希望你要有思想准备。
段涛
2015.8.17
我给三位相关科室科主任的邮件
三位:
这是一个"小医生"发给我的匿名邮件,不要去问TA是谁,看看TA反映的问题,合理的要求希望你们能去改变,不合理的要求不要去改变。文化不是一天可以改变的,但是必须从今天开始,希望你们能够给我一个答复。
2015.8.17 & 2015.8.18
三位科主任给我的回复
段院及两位主任:
小医生的意见认真看了,确实如文中所言,我们的电子病历应用存在很多问题。跟公司核对了一下,文中所提的大部分要求目前的系统是可以快速实现的。小医生提出的种种问题说明我们的培训和沟通做得不好,请两位主任和信息科一起商量建立定期的临床信息化应用与需求沟通机制,尽快满足临床需求。
XXX
段院长及二位主任:
小医生吐槽的问题中:
-
进入新科室的更衣橱箱的问题,本应该由科室内部做好安排。但我院长期以来由于老院的医务人员用房紧张,占了一个地儿就不肯挪,导致小医生的包整天打游击,甚至是放在了手术室更衣箱里。现在新院虽然用房条件大大改善,但开放的病房中医务人员的更衣区域还是比较紧张。建议医院建立医务人员用房的管理制度,对科室负责人提出要求,合理安排和使用医务人员用房(评:请医务科制订相关的制度并督促落实)。
-
对新进员工的关心和引导,目前人事科已在建立《新员工导师制》,相信能改善新入职员工的感受(评:制度的建立很重要,制度的落实也很重要,不要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
关于医生工作站存在的问题,目前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及质控办正在推进电子医嘱、移动护理、移动查房、住院病历电子化、临床路径信息化等医疗工作信息化项目。需要加大推进力度,加快步伐。但推进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电子签名,希望医院能加大投入,实现电子签名第三方论证,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电子病历(评: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请信息科落实)。
-
关于在医生工作站中需要不断切换界面的问题,是我院信息系统比较突出的问题,因经常导致电脑死机,降低工作效率,成为医生不积极使用某些电子病历的主要原因,希望得到有效改善。
-
关于周末由值班医生查普通病人的建议,目前我认为不可取。大量普通病人的日常查房是需要书写病历的,而值班人员极其有限,值班的职责是处理各类临时和紧急医疗工作,如果要承担日常查房及其相应的医疗文书书写等,会出现顾此失彼,甚至不能保证患者安全。尤其是产科,现在到了周六、周日,都会增加1位助理班人员来协助值班工作。市卫计委强调周末不能开无指征手术,院内强调周末值班人员不得参与病房的日常查房,都是为了确保有限的医疗力量用在急诊医疗上,提高值班期间的患者安全。
-
同意关于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建议。我已在和相关部门和领导商议请信息科在周五晨会上就目前三院区之间有哪些信息互通的功能对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介绍,随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XXX
段院长,两位主任早上好:
-
"没有后台的小医生"作为医院文化的初体验者,指出了我们目前冷淡、繁复、缺乏尊重的现状。
-
我们是否做到以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随着我们服务前台系统的不断改进,我们有一个貌似很美好的"饼",可是以此为代价的是医护的服务感受差。不断改进的信息技术让我们流程不断被改,作为一线的操作者在没有被充分培训和告知的前提下,无所侍从,压力山大。医疗技术要更新、服务态度要好、信息使用要熟练等等。行为的改变需要持续的教育和培训,缺少这一个环节,没有及时的鼓励,无限的要求只能让医护人员缺乏信心。
-
新员工的互动和教育,新员工面临着从在校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又是医院发展的后续动力,我们是否投入了足够的关心和爱护?
XXX
2015.8.17
小医生的回复
谢谢段院长竟然真的会抽空看一个小医生的啰嗦,我想您说的对,周末查房也是有必要的,其实也花不了多长时间,对于小医生任何工作都是学习进步的机会,从写病史从查房开始,都是一次学习机会,我想我会好好体会,好好学习的!其实只要工作氛围好,同事关系好,加班多少,工资多少都是没所谓的,如果怕辛苦就不来学医了,如果怕辛苦就不选妇产科了!给您写信也并不是想改变或者得到什么,小医生是要熬的,不经历是不会成长的,这些我都有心理准备,只是有些意见并不是随口说说,我想段院长心目中的一妇婴,重点一定是"第一",而不是"保健院"吧。选择一妇婴也许真的只是因为看到段院长敢言直说的微信,一直很惊讶很仰慕。也许是我鲁莽了..那并不是一个小医生该说的,请您原谅我的"吐槽",耽误您的时间了,万分抱歉..其实平时我是个少说多做的人..一时冲动吧..抱歉!
2015.8.18
我的回复
你好
每一位员工的意见都很重要,不管你是医生还是后勤工人,新员工还是老员工,这反映出来的是管理问题,其实更多的是文化问题。有问题就得改,我们医院有两个中心: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以临床一线为中心,这两个中心不是随便说说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的。以下是我转发了你的邮件给三位相关科主任以后,他们的回复。
Each and everyone counts,任何人的意见都应该得到尊重,合理的建议就得改,不合理的也需要解释和沟通。
段涛
2015.8.18
小医生的回复
段院长您好,谢谢您对小员工的尊重,很感动。不得不承认一妇婴的领导层面的确是谦和,一妇婴的职能部门真的很棒,这个从那么长时间的培训就足以证明。这半个月我也发现一妇婴的医务人员的特点似乎上到主任下至住院很多都是从上海乃至全国各大医院汇集而来,但即使在很多来一妇婴多年的老员工口中依然是"我们医院以前怎么怎么样,你们一妇婴怎么怎么样",这并不是说一妇婴不如其他医院,每个医院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我想这至少能说明在"你们医院"变成"我们医院"之前,总是缺少了一些认同感和归属感吧(评:工作的融入相对比较快,也简单一些,难的是文化上的融入,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大家能够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的努力)。
今天又发现一个不合理的地方,就是病理计费问题,术中病理需要送到病理科,病理科才会进行计费,这就牵涉到当天或周末出入院的病人就可能在病理还没有送到病理科就已经办理结账出院,如此一来,病理科无法计费,标本就退回手术室,而病人就需要重新回到医院门诊缴付病理费用才能付费..这样对医疗安全和病人就诊舒适度都是不利的。其他医院都可以由手术室术中直接进行病理收费就像缝线缝针收费一般方便,为什么一妇婴不行呢?听老员工说这个问题已经反映过很多次但都未果,他们也开玩笑说要不直接汇报段院长吧,然后大家笑笑觉得这不可能有用,我想既然我胆大了一次就再替大家提一次吧(评:很好,继续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改。其实这些类似的问题解决没那么困难,只要真正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一切从患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流程,就会发现问题,就会没有不去改变的理由和借口)。
另外,虽然您不知道我是谁,但要知道其实也不难,我想您没有兴趣知道我是谁并不代表其他人不想"嘲笑"一下这个胆大包天的小医生,其实平时工作中的我奉行少说话多做事的原则,属于淹没在人群中的那种..所以也希望段院长可以再尊重我一次,让我继续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医生,不要让大家知道这是新职工的建议..否则身边的人就知道是我了..请原谅我的啰嗦和怯懦..让百忙之中的您费神了..应该是最后一次了..打扰了..
2015.8.19
我的回复
你好
我没有问你是谁是不想给你任何压力,这样沟通也挺好,如果你想让我知道你是谁的话你是会主动告诉我的。希望这不是最后一次听你提意见,只要是不合理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义务提出来去改进,欢迎你继续挑刺吐槽,当大家都在为一妇婴的改善做贡献的时候,一妇婴就有希望了。
其实我以前做小医生的时候也爱给领导提意见,也是个"刺头",看到年轻的"刺头"提意见,觉得是很亲切,好像看到了年轻的自己。
在提意见的同时自己也要多努力,好医生是磨出来的,是熬出来的。把我给自己研究生提出的要求送给你:正直,诚实,努力,合作。
共勉!
段涛
文章来源:段涛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