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产房:武汉一天一个样!

2015-07-03



6月的武汉,火炉式的闷热,我们一行十二人来到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无痛分娩中国行"的活动。我们小分队一行十二人由麻醉医生、妇产科医生、产科护士、新生儿科医生和翻译组成,队员大多来自美国。



队员中唯一的中国医生郭俊彩主任来自河北威县,是当地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她所在医院去年开展"无痛分娩中国行"活动后,无痛分娩率从20%升至近80%,她以第一线参与者的身份见证了一年来"中国行"在她医院的成功经验。我本人是病理医生,利用做翻译的机会,有兴趣地观察了一下国内医院的医疗环境、应急响应机制和管理水平等,找找感觉,并体会一下国内行医的现状。

第一天,我们进驻了产房,早晨交接班时护士长说今天有12台剖宫产手术,6位将阴道产,其中的2位将施行无痛分娩。我一听楞了,以前只听说中国剖宫产率高,可这里剖宫产是正常生产的一倍啊!但医院领导和麻醉医生上下一条心,都决心提高无痛分娩率,减少剖宫产,这也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无痛分娩开始了,现场的麻醉医生一针到位的硬膜外麻醉技术使在场的美国医生们赞叹不已,当然中国人体型大多规范,穿刺相对容易些。队里的Dr. Fingerman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麻醉医生,他说曾在美国为一位6百多磅、BMI103的病人打麻药,这挑战性可想而知了吧?!

另一位产妇的无痛分娩正在准备中,同行的美国小儿麻醉fellowDebbie走过去亲抚着产妇的手,目视着她询问是否允许美国麻醉医生帮助她,她会尽力让她感到舒适,并详细解释了局麻的步骤,告知她可能会感到消毒时的凉感和进针时的刺痛,教她正确的呼吸方式。Debbie爱抚的眼神和温柔的语气胜过任何翻译准确的语言。她那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让在场的中国医护人员既感动又感叹。

产房内,几位待产妇宫颈不同程度地扩张了。她们胎心监测是间歇性的,护士们每间隔15分钟听胎心,用手感触宫缩。同行的美国产科护士Maureen 和 Barbara 解释在美国对母婴是电子持续性监控的(现在主张对高危产妇的持续胎心监测),产妇应左侧睡,要绑上安全带以防摔落,而且都先行输液。在生产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戴眼睛防护罩,以防羊水溅泼到眼睛里,而中国的防护措施相对薄弱。中国观点认为产妇体液已增加, 一般不予输液。麻醉药品也有所不同,中国有的用自己混配的麻醉剂,有的用昂贵的药,却没有基本的价廉物美的升压药去氧肾上腺素。
整个待产过程和系统性监测在美国是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而中国更多是由经验指导。

那里出生的婴儿一般都给Apgar评分10分(满分10分),有明显皮肤青紫的婴儿也统一地给10分,理由是父母难于接受低于10分的宝宝,而导致不实事求是地评分。我们队的新生儿医生Dr. O‘Connor 解释应根据实际状况每项精确评分,多年来他只给过一次Apgar10分。

这趟中国行发生了一件让我难忘的事情。一位产妇羊水破了,随之脐带脱垂压迫,窘迫的新生儿出生时全身青紫、四肢软弱、只有微弱的心跳呼吸,Dr. O‘Connor立马进行心肺复苏,成功!但发现妇幼保健院竟没有就地应急救援的CPAP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婴儿需要立即送到一条马路之隔的儿童医院去。由新生儿医生跟随, 父亲抱着需要继续救治的新生儿和氧气袋,一路奔跑着去了儿童医院。
在同一家儿童医院,手术室正在进行着先天性完全性肺静脉畸形修复术,体外循环机器上显示着多色运转指示灯,一打左右的医护人员忙碌地操作着世界领先水平的手术和麻醉监护。

这就是中国的不平衡现状,一边是最光耀的世界级手术,另一边是薄弱的急救救援体系。在大多数无并发症的分娩情况下,母婴平安,大家皆大欢喜。而10%左右新生儿和产妇会有并发症,需要一定程度的救援,一小部分可能还需要重大的抢救。而衡量医疗水平的要点是应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化危为安是我们医生的重要职责,不打无准备之仗,"战前"就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状况,prepare for the worst。

我们每天的简短总结都由美国团队提出建议,指出中美理念和操作的不同,中国同行们虚心倾听学习,并很快接受新理念,可行的话马上改进自己的做法。
中国的医疗在多方面正在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精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医疗观念在我们中国行时也是每天有改进,正如宣传标语中的那句话一样:"武汉每天不一样!"
供稿:
吴忆慧 - 新泽西州大西洋医疗集团Chilton医学中心病理科医生
审稿:蔡贞玉 -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北京)产科主任
主审:胡灵群医生




评论:0  | 查看:2376

快来抢沙发哟~
共 0 条
1
确认评论

最新公告

尊敬的产科同仁:

一年一度的助产盛会即将来临,经全国助产同仁们的共同选定,全国第七届"助产技术与管理培训班"暨2016年助产年会定于2016年10月29--31日在中国·北京盛大召开。助产姐妹们一路陪伴助产年会走来,逐步更新了服务理念和新的助产技术,重新认识了现代助产人的职责和助产服务模式,在促进助产专业回归、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助产学术交流品牌会议,本次会议海量征集产前产时产后论文及科研,并邀请有意向搞科研的临床及教育单位参加中国助产数据库的建立。

征文要求如下:

一、征文内容

   (一)孕妇学校的建设与运营

孕产妇健康教育模式及管理,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方法、体重管理、胎教、运动等。

   (二)助产技术与管理

产房管理、新产程管理、自由体位分娩、无创接生、会阴缝合、催产素使用、产后出血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新技术新理论应用等。

   (三)产科优质护理与服务

产前检查、产前咨询教育、产后护理、疤痕子宫分娩、无痛分娩护理、导乐陪伴、剖宫产术后护理、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母乳喂养等

  (四)母乳喂养、产后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母乳喂养咨询室的建立、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与药物、新生儿心理,产后盆底肌的恢复、营养膳食等

  (五)积极心理学在产科的使用:用积极的语言对话,减轻孕产妇与产科工作者之间的压力,尊重孕产妇的知情同意权、分娩计划书、助产士门诊咨询方法 、预防产后抑郁等

  (六)医院助产教育的发展与实践。

如何带教实习生和毕业生,如果分级管理临床助产士等

 (二)征文要求

   1、原创,未在任何地方(网络、杂志、报刊等)发表。

   2、投稿邮箱cnzcs8@163.com,如有多媒体内容请刻成光盘后邮寄。自留底稿,不退稿,主题请标明"助产年会论文投稿"。

 3、请附作者介绍、邮箱、手机、通讯地址、单位名称、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

(三)征文录取

征集时间:2016年3月1日—9月10日,大会组委会择优录取,大会组委会将及时通知作者本人录取通知。录取征文将推荐给各大学术期刊发表,陆续刊登在中国助产士网 可在《今日助产》发表。

期待您的参与,与助产同行,共筑中国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