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行医:我的医学院生活(上篇)

2015-06-20

8月,文东不顾妻子父母岳父母的反对,"毅然放弃三万高薪和教授们的苦苦挽留",辞去博后职位,投入医学苦海;将州政府的化学师统计师面试也放弃了。
医学院开学那天,院长致词欢迎本届新生,发白衣宣誓。
终于跨进医学殿堂的大门了!
尽管路途艰难,文东劲头十足:能够继承外公的事业了。
文 东看到本届64个学生的统计数据:8个少数民族名额(H州土著人);54个本州居民;2个外州居民。文东是本届学生里唯一有博士学位的,也是本学院有史以 来唯一大学本科不在美国或其属地的学生。年龄文东倒不是最大----有同学已经40了。只有一人没有大学文凭(高中毕业直接上医学院,才17岁哦),其余 大部分是全美前五十名的本科,少数在H大毕业(都是H大医学兴趣俱乐部的成员)。
敬禀醫神阿波羅、阿斯克勒庇俄斯、許癸厄亞、帕那刻亞,及天地諸神聖鑒之,鄙人敬謹宣誓:
余願盡己之能力與判斷力之所及,矢守此約。凡授余藝者:余敬如父母,為終身同甘共苦之侶;倘有急需余必接濟。視彼兒女,猶余手足,如欲受業,余無償、無條件傳授之。凡余之所知,無論口授、書傳俱傳之吾子、吾師之子、及立誓守此約之生徒,此外不傳他人。
余 願盡己之能力與判斷力之所及,恪守為病家謀福之信條,並避免一切墮落害人之敗行,余必不以毒物藥品與他人,並不作此項之指導,雖人請求亦必不與之,尤不為 婦人施墮胎之術。余願以此純潔神聖之心,終身執行余之職務。至於手術,另待高明,余不施之,遇結石患者亦然,惟使專匠為之。
無論何適何遇,逢男或女,民人奴隸,余之唯一目的,為病家謀福,並檢點吾身,不為種種墮落害人之敗行,尤不為誘姦之事。凡余所見所聞,不論有無業務之牽連,余以為不應洩漏者,願守口如瓶。
倘余嚴守上述之誓詞,願神僅僅使余之生命及醫術,得無上之光榮;余苟違誓,天地鬼神共殛之!
第十一回《鸡头与牛尾》
文 东后来跟同学聊过,每年本州考进"常春藤"大学的学生不下一两百,但是四年后能被录取到H大医学院的却不多;反而那些读H大本科的尖子生更容易进H大医学 院。本届同学中,好几个斯坦福哈佛毕业的是申请了二三年才被录取的,估计属于牛尾;那鸡头的H大学生通常有全额奖学金,轻松自在。
第十二回《病例分析教学法》
H 大医学院采用"病例分析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将前两年的基础医学课程分成几个大单元:循环,消化,泌尿,呼吸,神经等等,每个单元4-8星期。每单元开始时,将学生随机分成 6-8人的小组,每组由一指导员(facilitator)带领。指导员可以是物理教授,哲学教授,甚至数学教授,跟医学一点不搭界。
小组每周聚会2-3次,每次3小时。开始由指导员拿出当天的病例,比如"今天你坐门诊,来了一个18岁的女孩,主诉喉咙痛"。小组成员就要讨论:作为医生,我该问她什么和为什么这么问。
指导员就再宣读第二段(参考答案)"她喉咙痛已有三天,伴随高烧102oF,口干无力,热敷冷敷退烧药无效,小便发红";小组成员再讨论该做什么体检及化验。
指导员就宣读第三段(参考答案)"体温102oF,呼吸20,血压90/50,心跳90,面红,扁桃体红肿,快速链球菌测试阳性,小便带血";小组成员再讨论医疗方案及预后。
最 后,由小组成员决定下次需要讨论的问题 -- 学习要点(Learning Issue或LI),比如:喉咙的解剖与功能,声带的结构,发炎的机理,链球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发烧的机制,退烧的办法,M蛋白的机制,链球菌的治疗,等 等。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下次主讲一个或两个学习要点,当然也要翻书查证别的问题。指导员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小组成员漏掉主要学习要点(LI)时设法提醒,他/ 她有每个病例的参考学习要点(Suggested LI)。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们需要把关于本单元的一切,包括病理解剖生理生化遗传诊断治疗预后等等,全部自学一遍,再跟小组人员交流。偶尔会请专家讲一些重要病变,比如动脉硬化,糖尿病,艾滋病等等。
这 种学习法的好处是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不再有填鸭式的灌输,学生们从第一天起就好像在跟病人交流;不好的就是学校不提供标准答案,厚厚的医学书里不可能每句 话都要读,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得有人指点。无人指点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安全感,总是想多学。医学院没有指定的教科书,但每个人都有几乎所有能找到的书:内 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科学,病理学,Step1/2各类的复习书与考试题等等。
文 东喜欢独自一人找个清净地方看书,从Step1/2复习书(High Yield,Ridiculously Simple之类)开始,它们会总结出每部分的要点,通常能掌握这些要点就差不多了。不清楚的就查那几本大部头,当时互联网还刚开始,里头资料很少,现在 就很有用了。
第十三回《惹人笑话》
小 组讨论时,文东时常闹点笑话,不过小组成员们却认为他有幽默感。比如有病例"she felt blue after delivery"(产后抑郁),文东以为是"产后面色发蓝",就是缺氧,主张给病人加氧,弄得大家莫名其妙;有次文东把ejection(心输出)与 ejaculation(射精)弄混了,大谈病人"ejaculation rate decreased to 20%"(射精量减少20%),也让众人大笑不已,至今传为佳话。
第十四回《医德教育》
另外,医学院非常强调医患交流,从第一天开始,每周都有一两小时模拟病人训练,包括医德体检等。
● 医生的职业道德:"视病人如亲人","一切以病人利益为重","不伤害病人","保守病人隐私","不歧视病人","不收回扣","医药分家","不在公共场合谈论病人病情".......
● 病人的"知情权" - 病人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各种治疗的作用和副作用,从而决定治疗方案
● 病人的"隐私权" - 除非病人同意,不能向其他人/机构透露病人情况
● 病人的"被治疗权" - 病人有权得到尽可能好的治疗
● 病人的"不治疗权" - 病人有权拒绝治疗
这 些都是医学生们时时牢记的准则。当然,每一种道德和权利都可能有特殊的例外,这就需要大家讨论,有时候还需要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甚至法院裁决。比如 说,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能不能享受"不被治疗权";未成年少女怀孕后有没有"隐私权"(针对其父母);艾滋病患者有没有"隐私权"(针对其性伙 伴)......
在 各个模拟病人的训练里,学生们要注意到很多具体细节:比如门诊时要有足够的门诊时间,随时保持职业微笑,绝对不能在别人面前发火,一定要坐着与病人谈话, 谈话时要正视病人,要耐心解答病人所有问题,重要事项一定要病人重述以保证病人的真正理解,谈话结束时总是要问病人"还有什么问题?"......
医学院还特别开设讲座:如何向病人及其亲友报告坏消息(癌症诊断,死亡通知,未成年子女的不良行为......)
文东认为这些训练非常必要,这是解决医患矛盾的关键之一。
第十五回《尸体解剖》
尸体解剖是现代医学的奠基石,也是医学生们学习人体结构的重要手段。医学院的教授们极其重视,反复强调的是对遗体捐赠者的尊重:没有他们的无私贡献,就没有现代医学的发展。
文 东在课前预习时把那些解剖图看得仔仔细细地,尽量记住各种名称。等到上课的时候,虽然对半年前那次经历还心有余悸,表面上还是很镇定的。进入解剖室,没有 想到的是刺鼻的福尔马林气味;好不容易忍住没有打喷嚏,但是眼泪却不住地涌。模模糊糊地,看到解剖台上的遗体也没有上次的反应了。
教授带领所有的学生向遗体致敬,然后开始讲解今天上课的内容–手部肌肉神经血管。文东的注意力就集中起来,将解剖图谱与实体对比,观察辨认每一根神经血管的走向......
学期结束后,文东和其他医学生们一起,将解剖完的遗体整理好,致以最后的敬礼,火化。骨灰由捐献者生前的意愿,送还家人,或者洒入大海。
第十六回《科研与医学不同的思维方法》
由分子生物学研究到学医,对文东来说,最大最痛苦的地方来自于思想方式的变化。学医与科研需要完全不同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做 科研强调"尖",你的知识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因为最大程度上控制了实验条件,所以底面不需要太广,但是你要尖:做A物种细胞rbc-pepc基因调控的研 究,你就应该是全世界在这一点上懂得最多的人,没有人能驳倒你;但你完全不必是全世界最懂得B物种rbc基因调控的人,甚至你可能从没听说过B物种这个基 因。
医 学则大不一样,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病人患什么病,你就需要知道所有病变的大概特征。你的知识应该像一个平台,什么都得懂一点,但绝不可能什么都精。世 上的病症千千万万,不可能有谁能精通所有,"包医百病"的只有骗子。你也许专精肠胃科,但到你诊所的病人可能是心绞痛而不是胃酸痛,也说不定病人肠胃问题 根本在内分泌。你诊断治疗Crohn氏病,但你完全不必知道此病的分子生物学最新进展,更不需要是全世界最懂Crohn氏病的医生。
文 东刚开始就犯了这个毛病,总是想把各种病的生理生化发育遗传学得非常透彻,花了很多时间,结果发现临床价值极小。常见病经常发生(Common things occur commonly),应该集中精力在常见病上,一味追求疑难杂症无疑是丢了西瓜拣芝麻。文东班上有个同学,非常聪明,小组讨论什么都懂,据说每天学习到半 夜,结果半年就累坏了,休学半年。文东与别的同学相比,年纪大也不甚聪明,家务事多,每天给自己的规定是看书不能超过晚上10点,就靠抓重点学习。
第十七回《中西不同的戒毒法》
第 一年暑假文东申请到一个著名戒毒中心的医学生训练计划,为期一月,与戒毒者零距离接触,直接参与其日常生活和治疗,受益不浅。中美思路在戒毒方面大相径 庭:中国医疗认为吸毒者自己选择吸毒,戒毒也是自己的事,不能戒毒是没有意志力的表现;美式医疗则认为吸毒者患了病,就像心脏病,自身无法治愈,需要医务 人员帮助。
在 美国的戒毒中心,病人们在工作人员帮助下,互相学习和交流"12步",将自己的思想寄托在"至高无上者"身上,不断祈祷。请那"至高无上"者帮助自己脱离 毒瘾。从戒毒中心出来后,也要每星期参加"12步"的聚会;以抵抗周围的毒品诱惑。据统计,"12步"的戒毒效果很有限,大约70%的瘾君子们在2-3年 后又开始吸毒。文东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社会毒品太容易获得了。
中 国现在如何帮助瘾君子们戒毒文东不太清楚,但他记得从前外公讲过一件事:刚刚解放的时候,村子里那些平常抽惯鸦片烟的人突然没有鸦片来源,烟瘾发作,难过 得哭天喊地,甚至有用头撞墙的。新政府就把这些人关起来,不管他们怎么哭闹滚打,直到他们安静下来几天几夜后,才放他们出来。那时候一个个身体都软弱无 力,很多连话都说不出来。但是不到一个星期,这些人就恢复得跟平常一样,而且再也没有鸦片瘾了。
戒毒就这么简单?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听说有谁死亡或伤残的?
没有。所有人都活得很好啊。你九婆婆还活到90岁呢。
文东认为,这些人能够"戒毒"成功,关键是出来后没有任何鸦片来源。四九年以后几十年间,中国社会完全杜绝了毒品(某几个高干吸毒,那是例外),是共产党的一大功劳。可惜现在毒品走私又开始盛行,大城市里出现不少吸毒者,主要是高干子弟带头。
Chung 博士非常好心,他知道文东的经济困苦,就想法帮忙。一次小组讨论后,文东接到他的电话,让他去聊一下。原来Chung博士打听到有个朋友的姑妈 Aileen,80多岁了,一人独住三室一厅的房子,需要有人照顾日常生活,就介绍文东一家免费去老太太家住,条件是要照顾老太太的日常生活。文东当然乐 意:每月的房租是家里最大的开销。老太太有中度的老年痴呆,根本记不得吃过饭/药没有,连亲人也不认识,但是天性喜欢孩子,跟孩子们玩。文东一家负责她的 食物,药品和房间卫生,总是给她做中式饭菜,老太太吃得多些(以前是Meal-on-Wheel送饭,老太太很少吃)。
Chung博士还邀请文东加入自己的课题,帮助实验室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HIV病毒表面蛋白基因,引入老鼠体内,检测抗体的产生。这可是文东的拿手好戏,在实验室花了不少时间,可惜最后老鼠抗体表达很弱,不能进入临床试验。
第二年暑假考USMLE Step1 (美国医生资格考试第一步),文东与同学们大都轻松过关,H大医学院历来的Step1/2通过率都远远超过全国平均,这是H大的骄傲。当然,H大医学院排名从来都是第三类。
未完,待续......
供稿:唐文东 - 新奥尔良奥克斯纳医疗中心病理科医生
审稿:蔡贞玉 -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北京)产科主任
主审:胡灵群医生
图片来自网络

评论:0  | 查看:2142

快来抢沙发哟~
共 0 条
1
确认评论

最新公告

尊敬的产科同仁:

一年一度的助产盛会即将来临,经全国助产同仁们的共同选定,全国第七届"助产技术与管理培训班"暨2016年助产年会定于2016年10月29--31日在中国·北京盛大召开。助产姐妹们一路陪伴助产年会走来,逐步更新了服务理念和新的助产技术,重新认识了现代助产人的职责和助产服务模式,在促进助产专业回归、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助产学术交流品牌会议,本次会议海量征集产前产时产后论文及科研,并邀请有意向搞科研的临床及教育单位参加中国助产数据库的建立。

征文要求如下:

一、征文内容

   (一)孕妇学校的建设与运营

孕产妇健康教育模式及管理,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方法、体重管理、胎教、运动等。

   (二)助产技术与管理

产房管理、新产程管理、自由体位分娩、无创接生、会阴缝合、催产素使用、产后出血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新技术新理论应用等。

   (三)产科优质护理与服务

产前检查、产前咨询教育、产后护理、疤痕子宫分娩、无痛分娩护理、导乐陪伴、剖宫产术后护理、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母乳喂养等

  (四)母乳喂养、产后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母乳喂养咨询室的建立、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与药物、新生儿心理,产后盆底肌的恢复、营养膳食等

  (五)积极心理学在产科的使用:用积极的语言对话,减轻孕产妇与产科工作者之间的压力,尊重孕产妇的知情同意权、分娩计划书、助产士门诊咨询方法 、预防产后抑郁等

  (六)医院助产教育的发展与实践。

如何带教实习生和毕业生,如果分级管理临床助产士等

 (二)征文要求

   1、原创,未在任何地方(网络、杂志、报刊等)发表。

   2、投稿邮箱cnzcs8@163.com,如有多媒体内容请刻成光盘后邮寄。自留底稿,不退稿,主题请标明"助产年会论文投稿"。

 3、请附作者介绍、邮箱、手机、通讯地址、单位名称、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

(三)征文录取

征集时间:2016年3月1日—9月10日,大会组委会择优录取,大会组委会将及时通知作者本人录取通知。录取征文将推荐给各大学术期刊发表,陆续刊登在中国助产士网 可在《今日助产》发表。

期待您的参与,与助产同行,共筑中国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