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亲们:三位美国产房医生自己的分娩故事

2015-06-04

产科医生、麻醉医生、导乐师、助产师自己生孩子是用什么办法镇痛的呢?
今天的微信将继续为您讲述:美国医务人员自己变成了患者,是怎么纠结的?最后又是怎样分娩的?
欲知详情,别忘了点击下方左侧"?"按钮
分享四:
见机行事
伊利诺州芝加哥市西北大学芬堡医学院产科麻醉主任: 辛迪?黄, 医生
"我有四个小孩,两个自己生的,两个领养的。她们没有一个是一样的,但她们都受我的影响,我是一个花了大量时间在一家大医院产房的麻醉医生,要处理照顾分娩中的产妇,做分娩镇痛及剖宫产手术麻醉。"
"我 承认对无痛分娩有偏爱,听到过几百位产妇说‘我没有想到产痛那么严重‘和‘我原先想自己是可以忍受得住的‘或者‘没有硬膜外,产妇都是怎么生孩子的?‘, 因此,和多数产妇一样,我很有可能得要求硬膜外镇痛,但也自己嘀咕着‘也许这并没有像所有人说得那么恐怖,我可能不需要硬膜外,还是等一下看情况。‘ "
"我 参加了一个叫拉梅兹产前教育学习班,是个专门为已经上过产前教育班或有专业分娩经验的人开的。我是不会去用她们教的呼吸技术的,但这对我那个不懂医的丈夫 来说是有用的。我也不会像大多数孕妇那样担心产痛,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也知道该怎么处理。在第一次怀孕前,我有极严重的痛经,还是在布洛芬和萘普生上市 前,要是产痛和痛经差不多,那可有得受了!"
"我 焦急地等待着预产期的来临,上班到最后一刻。白天,我还照常做开胸心脏手术的麻醉,外科医生还拿我圆鼓鼓的体型开玩笑。那天晚上,我很早上床,几小时后突 然惊醒,伴随着一次剧痛的宫缩,大量的液体喷射出来(幸好是我已预计到羊膜迟早会破的,早已睡在一条浴巾上了),宫缩随之接踵而来,有点吃惊的是宫缩一开 始就很疼,没有逐渐的过程。我赶紧叫醒丈夫、打电话给产科医生,她让我冲下澡就到医院。冲澡倒是一个好办法,一冲干净后就算有强烈的宫缩疼痛,感觉还是稍 微好了点。"
"疼 痛是不好受的,但还是可以顶得住的,因为宫缩之间有个间隔,不像痛经连续好几个小时,这相对好一点。到医院一检查,宫口已经3 - 4厘米了。我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忍受这种宫缩痛,做硬膜外也不是一个困难的决定。摆在面前的是,可能还得忍受八小时以上的产痛,而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就在我 眼前。从来也没有考虑过用麻醉以外的方法来控制疼痛,但在等硬膜外药物起效前,试了下深呼吸,发现还是有点用。"
"过 了一阵,静脉用上了催产素加快产程,因为羊膜破了时间太长容易引起感染。最令我担心的是产程中出现了胎儿心率突然减慢,我本能地马上转了下身,想到可能是 压着了宝贝的脐带。其实,这是一次长宫缩(因为有了硬膜外没有感觉到),这次宫缩减少了胎儿的血流及氧气供应。用了一个药松弛子宫,让胎儿的心率升到正 常,不幸的是它的副作用把宫缩给停了下来,也就是说,产程停止了。"
"我 不是一个急性子,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能成为一个好的麻醉医生的原因,面对意外事件的出现我从来没有丧失过理智,倒是担心孩子生下来的事。产程再次启动,宫 缩变得更疼了,同事在硬膜外导管内加了点药后就好点了。到了用力的时间了,我感到太麻木了,真的很想使上劲把小孩生下来,但力不从心,也不见得有效。过了 一、二个小时,感觉没有那么麻木了,用力之后,我的大女儿出生了,很漂亮,就是没有头发。"
"由始至终,丈夫对我的帮助很大(除了胎头出来的时候,他宣布这是个男孩),我想这是因为他已经被我训练好了,他已经事先知道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专业的经验告诉我,周围人的支持、帮助常常是很有益的,但有时,这些人的紧张情绪会感染到母亲的情绪,使她的恐惧感倍增。"
"麻醉医生很少接触产褥期的妈妈,所以我根本没有多少思想准备,也不记得有谁警告过我怀孕和生孩子的各种问题不会在产后一下子消失的。总之,我很不舒服,或者说,比我预料的要不舒服。疼痛及肿胀的会阴加了冰敷,布洛芬缓解了创口疼痛及子宫收缩产生的绞痛。"
"生第二个小孩有点不一样。怀孕两个月的时候,我的腰背部的椎间盘突出,压迫了一根大腿神经。那个疼痛,比产痛厉害的多,有好几个星期我几乎不能动弹。"
"第 二次去产房,对产痛一点都不担心了,倒是有点怕弄伤我的腰。第二次的产程启动不像前次那么突然,半夜醒来,宫缩比较轻柔,间隔也长。知道这是产程早期,试 着放松自己并不急着叫人,后来宫缩慢慢变得频繁起来,疼痛也逐渐加剧,我起床冲了个澡,叫醒了丈夫,请邻居帮忙照顾我的孩子,到医院已经是四小时以后的事 了,做硬膜外镇痛已经没有(宫口大小)问题了。"
"第 二次硬膜外的经历和第一次也有点不一样,这次是用腰硬联合镇痛,主要的区别是使用了低浓度的麻醉药来控制疼痛,也就是说,麻木感和无力感要轻些。然而,不 管麻醉医生怎么调整,下腹部有块地方就是痛,不过和上次的硬膜外相比,我还是喜欢这次的,时间一到,可以使劲用力(当然第二个小孩一般来说也比第一个容 易)。在一次用力过程中,这个女儿的胎心突然下降,产科医生上了产钳,将她赶快生了下来。上产钳一点没感到痛,这要归功于硬膜外的镇痛。"
"如 果让我有一次机会重新做个选择,我会有不同的选择吗?回答是:‘没有‘。我能给些忠告吗?‘有的‘。孕妇应该学习产程中有关控制疼痛的方法,应该让丈夫或 周围帮忙的人也同时受这些教育,需要有个初步拟定的计划,但又能随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不要因为决定的改变感到内疚。"
分享五:
再好的计划也会有纰漏的
妇产科医生,《子宫切除术指南》的作者:劳伦施?特赖歇尔医生,"再清楚不过了,我是产房里所有人中最健康的......"
"我 是一个在芝加哥工作的妇产科医生,1981年开始从事产科工作,大概已经接生过4500个小孩,最后一个是2004年6月。因为伊利诺州的医疗纠纷到了无 可忍受的地步,决定不再做产科了,所以提早从产科临床退休了。现在是芝加哥一大报社的健康专栏作家,负责有关妇女健康问题。"
"作为一名产科医生,我做了一切可以做的准备,包括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和大多数的产科医生一样,我对开放静脉、外阴侧切甚至剖宫产这些"琐碎"问题不太关心,更多地是怕胎儿出问题,尤其是怕一个不死不活的小孩。除了这个以外,我还是有把握的。"
"我 对镇痛的要求有些特殊,想要一个‘公主式‘的尽可能一点不痛的分娩。我不可能让一个人在没有镇痛药的情况下做手术的,为什么要让一个人在她一生中最美好的 那一天去忍受没有必要忍受的疼痛呢?我不需要通过感受到痛换来对小宝贝的爱。和我一位要好的麻醉医生说好了,一有暗示进了产程,她就会到医院为我做硬膜 外。我甚至要求产程开始前放置硬膜外导管,我朋友只能妥协到这一步了(当时要求宫口开大到3厘米做镇痛 - 译注)。"
"但是,正如人们所说,最好的计划......"
"羊 水在早上两点钟破的,比预产期提前了三周。前一天晚上我整夜未眠接生的一个早产儿在几小时后死了,不用说,我身心和体力都很疲惫,非常想好好休息。羊水是 破了,但没有感到宫缩,找到这个借口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转了个身再睡几小时吧。早上6点,我起床对丈夫说"我们要去医院了,羊水破了。",不幸的是,我那 个丈夫正患着肺炎,虚弱得够呛,感觉比我还差,但他还是承担起了准父亲的角色,坚持开车送我去医院。一到医院,我把他弄到一个产房边上的小房间,劝他再多 睡会儿。"
"突 然想起自己的产科医生魏医生三天前刚做了子宫切除手术,她故意把手术安排在这时候,就是想在我生产前完全恢复了可以为我接生,更糟的是那个麻醉医生朋友正 在科罗拉多度假滑雪,谁也没有料到我的第一个小孩会提前三周的。怎么办?我只能面对这个现实,羊水破了,没有产科医生,更可恨的是没有了麻醉医生。这时, 我的第一反应是马上得找个麻醉医生在宫缩来临前放上硬膜外导管,正念叨着要给谁打电话,第一次宫缩来了,天真可爱的护士鼓励我"深呼吸、深呼吸",我直截 了当地告诉她,我没有想通过深呼吸来减轻宫缩痛的打算,她得马上帮我找到个麻醉医生。运气的是,另一个麻醉医生朋友听说我在这里,马上赶到给我做了硬膜外 镇痛,马上下半身麻木,疼痛感消失。紧接着,开始考虑谁为自己生产,正当这时,魏医生穿着病号服走进了房间,院内的小道消息很快,她听说了我在产房,马上 就赶来了,虽然还是个大手术后正在恢复的病人,她坚持说能为我接生。这部‘电影‘的情节也太差了:丈夫几近昏迷,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产科医生穿着病号服, 驼着背,捂着腹部的创口;旁边一个天真可爱、得意忘形的护士;再清楚不过,我是这房间里最健康的人了!尽管如此,催产素还是用上了,开始有了真正的宫缩, 产程进展也很快,没有疼痛的感觉,只有一点压力。我休息了一会儿,看看书,和前来看望祝福我的那位产科医生(真正的病人)的同事聊聊天,她坐在我旁边的摇 椅上,她丈夫捧着鲜花过来看望她,最终鲜花却落在了我手中。我的丈夫在那里睡了一天。"
"到 了下午一点,到了我可以用力的时候了。大家各就各位,丈夫强迫自己起来‘指导‘我,产科医生站在床尾,她的助手站在她的身后以防她晕倒或不能继续接生。当 开始用力时(麻木到了胸口—我要求的),我这专业训练的耳朵听见胎心慢了下来,立即对护士说‘准备产钳‘,魏医生回答道‘闭嘴,给我用力。‘,我只好遵 命。几分钟后,我漂亮的雷切尔?沙纳?扎尔降生了,哇哇大哭,充满了生机。这个宝贝在没有产科医生、没有麻醉医生、一个病歪歪的老爸和筋疲力尽的妈妈的情 形下,提前三周健康地来到了这个世界,准备接受任何可能需要面临的挑战。"
分享六:
我没有害怕疼痛,只是好奇
北卡罗来纳州温斯顿塞勒姆市威克森林大学麻醉科产科麻醉学副教授:梅杰?欧文医生
"2002 年,40岁的我到产房分娩,没有什么新鲜感。自1989年,因喜欢接生而踏入了妇产科领域,然而,作为一个年轻的住院医生,我看到了许多产科医生无休止的 工作和医疗纠纷的日益增加。一年后,我改成了麻醉住院医生,打算日后成为一名产科麻醉医生。十几年过去了,仍然没有厌倦产科麻醉,几乎天天见到奇迹般的新 生儿的降世,能把疼痛和可怕的生孩子经历变成她们愉快的享受,并和新爸爸新妈妈一起分享他们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刻,我很欣慰。"
"到 事业有了基础,我才开始生育。没有多久就知道,在38岁的高龄怀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历了两次流产后,39岁时终于又怀上了。可以想像,在2001年9 月11日第一次去做超声时我的紧张劲。那天正是个另人震惊的纽约世贸大厦被炸的日子,那天,我也知道了肚子里是个双胞胎。两周后,其中的一个死了,这个消 息让我的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为失去的那个胎儿感到悲伤,另一方面,又为成为单胎后的并发症及早产的可能性减少得到一点宽慰。"
"随后的过程算是一帆风顺,没有恶心,倒是有使不完的力气。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我还为一个美国参议员组织了一个女性午餐会捐款,建立了一个促进发展中国家安全分娩的一个非盈利组织。但随着分娩的日子渐渐临近,我也变得紧张起来。"
"对 我来说,分娩过程并没有比马上要成为母亲那么可怕。我亲眼见证过了每种产科并发症这一事实给了自己很多安慰,也同样清楚那些护士和医生同伴们会如何快速、 漂亮的紧急处理,即便是威胁到生命的那些并发症,也能转危为安。我信得过这地方,坚信自己会被好好照顾的。虽然没有上过产前准备和产前教育的课程,但我推 崇呼吸减轻产痛,因为自己对这已经太熟悉了。"
"在怀孕的后期,我挺着大肚子为产妇做硬膜外倒是件有趣的事,知道自己早晚有一天也会在她们的那一侧,也就是成为病人。这些日子也是酸甜交织的日子,在为流过产的产妇做硬膜外置管时,我隐藏不了自己也怀着孕的真实情形,和她们共享了自己怀孕失败的经历。"
"我 排在第39周引产。那天早上,冲了个澡、喝了杯咖啡后(当然是给其他人喝的,产妇需要禁食 - 译注),于7点30分到了医院。知道早晚有一天我会是病人, 但真正步入我工作的地方的那种感觉还是有点奇怪,当我老板(典型的男性)在走廊上遇见我,问我产程开始前是否能帮他‘找个填补空缺的人‘时,这种感觉似乎 消失了不少。"
"产程的头三个半小时一切平安,在监护仪上看到了规律的宫缩,没有疼痛。快到中午,宫缩变强,有点像月经期的绞痛,得暂停说话并配以深呼吸,检查了一下宫口,大概开了2 - 3厘米。中午一过,宫缩变得更强, 像深灼热加抽筋样痛, 很难说得清楚。"
"我闭上了眼睛,伴随着一次次的宫缩,想象自己站在一个白色的沙滩上,暖暖的、清澈的海水冲刷着我的脚。不知道这一幕是从哪里来的,倒是帮助我集中了注意力,深呼吸,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这中间,一位护士朋友拿来一张催眠曲碟片,对放松和集中注意力也极有帮助。"
"自 怀孕到现在这一刻,我自始至终对做不做硬膜外持中立态度,既不赞同也不反对。从医学角度,我渴望体会一下产痛,并没有害怕,只是好奇。有一点我非常清楚, 不考虑用吗啡类或其他静脉药。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的强烈宫缩后,我知道再继续忍受宫缩痛已经毫无意义了,该是做硬膜外的时候了。打了电话给同事,要求一 个腰硬联合,简单讨论了一下药物的剂量。我慢慢地坐到床边,丈夫站在前面扶住我的肩膀,同事用消毒液消毒了我的背部、铺上了无菌单、局麻药注入皮下,有点 压力但不疼。当同事引导硬膜外针时,我父亲(也是一名麻醉医生)和丈夫(也是一医生)都站在其身后,我告诉同事感觉左腰部压力大了点,他及时调整了进针方 向。硬膜外置管完毕,躺回床上,羊水正好破了,三分钟内,一股暖流传遍全身,再查宫口5厘米了。习惯性深吸了一口气,这才突然意识到痛已不复存在,全身放 松了下来,我自由了!仍然看见自己的宫缩(从监视器),但感觉舒适还能自由地移动双腿,这可是教科书上那种完美无缺的镇痛麻醉!"
"大概三小时后,开始感觉到会阴有点轻轻的压力,检查宫口发现已开全了。产科医生进来让我先不要用力,等一小时让头自然下降到产道再用力。"
"一 小时一过,把腿架在镫脚架上开始用力。产科护士辅导我完成一次完整的用力,进展顺利,能感觉到小孩的头在产道里,有压迫发胀感,但不痛。到了第三次,我已 经知道自己的产程进展极快,产科医生几乎都没时间戴手套,第四次用力,严格地说是第四次宫缩,其实我都没再用力了,那宝贝自己就从产道里钻了出来,随之一 股液体喷射出来。我看到她的时候,都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她是我所见过的女孩中最漂亮的!小巧玲珑、圆圆的脑袋、一头乌发、还有甜甜的哭声,把擦得干干净净 的她欢天喜地放在自己的肚子上,查了查她的呼吸。房间里的家人和朋友非常非常激动,个个都流下了幸福的热泪,不停地拍照留念。这个神奇的时刻今生难忘。"
"分 娩结束后,用了布洛芬缓解疼痛,还留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也开始感到饿了。最初的喂奶非常力不从心,痛苦极了,最后还是顶了过来。接下来的两周,能感到腰部 有种不太说得清楚的异样感,特别以某个特定方式改动体位或衣服磨擦到针眼时,但最多也就是点轻微的刺痛,不必吃止痛药的。"
"整 个经历远远超过自己的期望值。多年的产房工作经验已经为自己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但这种心理准备对原始的生理产痛产生的情感波动并没有作用, 得亲身经历后才能有体会。产痛比想象的还要严重,虽然我只能坚持一会儿, 但很高兴我感受到了产痛,也很高兴做了硬膜外镇痛,它比想象的要有效。有了这次经历, 我可以更好地辅导产妇,能感同身受,能很好地体谅她们的感觉。女儿出生这天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描述,那就是"很有趣"(没有,我 没有发疯)。说它有趣是因为我非常兴奋,生孩子确实有点像摸石头过河,不定因素太多,结局也不确定,家人及朋友都一直和我分享着这个奇妙的经历。"
-End-
提示1
美国助产师和中国助产士、美国导乐师和中国导乐师有很多区别。请详细见本微信3月23日推送文章:"致亲们:能以自然与否衡量医疗介入吗? "
提示2
文章摘自:《你一定要知道的无痛分娩:来自哈佛的完全解答
秀米
打动你的人群
供稿:William Camann医生 - 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产科麻醉主任,麻醉学副教授,前北美产科麻醉与围产医学会主委
审稿:蔡贞玉 -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北京)产科主任
主审:胡灵群医生
图片来自网络

评论:0  | 查看:2100

快来抢沙发哟~
共 0 条
1
确认评论

最新公告

尊敬的产科同仁:

一年一度的助产盛会即将来临,经全国助产同仁们的共同选定,全国第七届"助产技术与管理培训班"暨2016年助产年会定于2016年10月29--31日在中国·北京盛大召开。助产姐妹们一路陪伴助产年会走来,逐步更新了服务理念和新的助产技术,重新认识了现代助产人的职责和助产服务模式,在促进助产专业回归、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助产学术交流品牌会议,本次会议海量征集产前产时产后论文及科研,并邀请有意向搞科研的临床及教育单位参加中国助产数据库的建立。

征文要求如下:

一、征文内容

   (一)孕妇学校的建设与运营

孕产妇健康教育模式及管理,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方法、体重管理、胎教、运动等。

   (二)助产技术与管理

产房管理、新产程管理、自由体位分娩、无创接生、会阴缝合、催产素使用、产后出血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新技术新理论应用等。

   (三)产科优质护理与服务

产前检查、产前咨询教育、产后护理、疤痕子宫分娩、无痛分娩护理、导乐陪伴、剖宫产术后护理、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母乳喂养等

  (四)母乳喂养、产后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母乳喂养咨询室的建立、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与药物、新生儿心理,产后盆底肌的恢复、营养膳食等

  (五)积极心理学在产科的使用:用积极的语言对话,减轻孕产妇与产科工作者之间的压力,尊重孕产妇的知情同意权、分娩计划书、助产士门诊咨询方法 、预防产后抑郁等

  (六)医院助产教育的发展与实践。

如何带教实习生和毕业生,如果分级管理临床助产士等

 (二)征文要求

   1、原创,未在任何地方(网络、杂志、报刊等)发表。

   2、投稿邮箱cnzcs8@163.com,如有多媒体内容请刻成光盘后邮寄。自留底稿,不退稿,主题请标明"助产年会论文投稿"。

 3、请附作者介绍、邮箱、手机、通讯地址、单位名称、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

(三)征文录取

征集时间:2016年3月1日—9月10日,大会组委会择优录取,大会组委会将及时通知作者本人录取通知。录取征文将推荐给各大学术期刊发表,陆续刊登在中国助产士网 可在《今日助产》发表。

期待您的参与,与助产同行,共筑中国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