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亲们:无痛分娩中国行产妇的实话实说("神秘产房"系列七)

2015-03-26

杭州站:
我一定要无痛分娩!
2008年6月9日,在"无痛分娩中国行"杭州站的第二天,分娩室进来了一位是麻醉医生的产妇,她的宫口已经7厘米了。此时,产房里已经有两个产妇在做硬膜外,麻醉医生人手吃紧,护士劝这位作麻醉医生的产妇说"宫口开得都差不多了,这样生就行了。"
产妇哭喊着:"我一定要无痛分娩!"
一边在指导住院医生操作的胡医生听到以后,说了声:"快!"
不到5分钟,产妇仿佛从地狱到了天堂,再也没有痛得死去活来了。
这位曾经和丈夫去过美国的医生产妇对胡灵群医生说:"想不到,你的动作如此之快,我本指望能在半小时内搞定都是快的了。因为这是我能达到(做硬膜外)的最快速度。看来有备而来、时刻准备着和临时准备的不一样。"
也许这位医生是谦虚,我不觉得她的操作会需要半个小时那么久,但各种准备工作确实需要一些时间。中国行把所有一切都准备了,也把所有能做到的都做了:
→ 产妇一到产房,采集麻醉病史、体检以及知情同意和产科的沟通全部完成;
→ 药物、操作器械、安全措施全部到位;
→ 首选腰硬联合,加快药物起效时间。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尽快减少产妇的痛苦,为了增加产妇的安全!
事后了解到,她在美国的时候就已经听说硬膜外分娩镇痛了。听说有中国行,在病房的时候她就一路喊着要做无痛分娩的。
做了无痛后,她一直悠闲地看着报刊杂志并顺利地生下了小孩。可惜她后来去了美国,没有了联系,没有能得到比记忆中更多的关于无痛分娩的感受。


温州站:
我很喜欢分娩镇痛
这是温州站的产科副主任陈素华医生的话:
"很多年前,我自己生小孩的时候,就让麻醉医生给我做了腰麻,那个产痛谁受得了呀!我们麻醉科做无痛分娩,我一万个赞同。产妇有了无痛分娩,我们产科医生日子好过多了。头也不那么痛了,耳朵也清静多了。你想想,天天看到笑脸一定比天天看到‘哭笑无常‘的心情好,对吧?上产钳的时候,非常方便轻松,我想对母婴的损伤都要小,会阴撕裂也变少了。"
画外音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产科医生不开明呢?第一位把麻醉用在分娩镇痛上的就是产科医生,他叫詹姆斯?杨?辛普森,是英国人,1847年他曾断言:"医学界一直反对使用分娩镇痛,这是徒劳的,我们的产妇一直在给我们压力,分娩镇痛是早晚的事。"


台州站:
我和宝宝一辈子都很难忘却
2010年6月7日,台州站,台州医院的张女士,第一位接受这种"美国式的无痛分娩"的产妇,她看着自己刚出生的宝宝激动地说:"在今天这个我一生中最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能在台州医院享受到了‘美国式的无痛分娩‘,我真的很高兴,我和宝宝一辈子都很难忘却,谢谢你们!"
然而,西北大学的住院医生罗南?哈里斯(Ronen Harris)第二天给另一个产妇做完硬膜外后,产妇并不满意"我还是痛!",周围的医生护士告诉产妇说要完全无痛是很难做到的,病人之间还有差异,言下之意是说"你应该知足了!"
当班的主治医生加利福尼亚州来的齐贾森(Jason Chi)医生和刚好在场的总领队胡灵群医生了解了情况后,觉得这事不是很正常,决定重新置管。5分钟后,产妇完全无痛,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后面也一切顺利,安全地生下了自己的小宝宝。
画外音
硬膜外分娩镇痛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尽管在中国行的分娩镇痛细则上有排除故障的路径,但学习和掌握需要时间。
为此,参照美国医院的做法,中国行的麻醉编队实行住院医生和主治医生两级。住院医生需要事事向主治医生汇报,包括常规的、特别的、自己有把握的和自己没有把握的,从交流中学习,也是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
还有一个中国行面临的问题是,中国行根据建队的宗旨和目标,已经从第一次的公益性医疗结合医学教学转变为以临床教学为主,以减少运营成本,不再带仪器和麻醉穿刺包,这让中国行队员很难适应中国的麻醉穿刺包。鉴于中国麻醉医生并没有硬膜外置管的技术问题,在第三次中国行时,不再进行常规的置管操作,而是有针对性地集中到系统管理、安全管理和排除故障等中国急需的临床实践问题。
此外,比较保守的估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产妇是可以享受到全程无痛分娩的,并且百分之九十以上产妇的无痛分娩应该是平平稳稳的。无痛分娩是指没有疼痛,但最好有宫缩感觉而不影响休息、睡觉、说话和看电视。通过对药物剂量特别是浓度的调节,通常都能达到这种效果。


宁波站:
我不能下地走路了!
2011年8月15日,星期一,宁波站,在产后随访中了解到,有位产妇不能下地走路,两下肢无力,走路时下腹部刺痛。夏云医生、弗兰克?斯特拉齐奥(Frank Stellaccio)医生、哈罗德?马克维兹医生在得到了住院医生的随访报告后进行了讨论:
→ 8月14日管这位产妇的斯特拉齐奥医生回忆说"这位产妇是在宁波站的第一天下午做的无痛分娩,在产房的时候,她对分娩镇痛一直很满意。怎么回事?"有医生开始担忧麻醉的神经并发症了。
→ 产科医生马克维兹分析道:"双侧对称性的、麻醉引起的神经并发症还真想不出来,除非硬膜外血肿或麻醉药还没有失效。听起来更像盆腔损伤综合征。我们去看看病人再说。"
在简单床边检查后,他认为这就是比较少见的一个产科并发症,即耻骨联合分离,盆腔损伤综合征里的一个问题。也许是语言交流的不通畅,宁波当地医生在美国医生琢磨的那一刻,已经很快地给病人拍了片,骨科、神经科也都会了诊,得出的也是相同诊断,并且向产妇作了解释,部署了下一步的治疗计划。可谓是心有灵犀,中国的速度还是惊人。
这位刚成母亲的产妇对自己的无痛分娩很满意,给了满意度100%。可产妇的婆婆对无痛分娩却是十万分的不满意,她说"儿媳妇是因为无痛分娩才这样的。"
画外音
硬膜外分娩镇痛和任何医学上的措施一样,也有它的不利的一面。
人们常说的"中医没有副作用",这只是一个愿望。西医的精华是知道这些不足的部分,一方面权衡利弊,讲究适应症和时机,比如剖宫产;另一方面寻求更好的方法,向"没有副作用"的方向努力。
在分娩镇痛刚刚起步的时候,一定会经历分娩镇痛的"神经并发症"这道坎。把一个能使神经暂时麻痹的分娩镇痛和神经长时间的麻痹有关的并发症挂上钩是"理所当然"的,把责任推给别人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其实,正如这个例子一样,如果没有常规的产后随访,很多病人的异常症状可能会冤枉到分娩镇痛。
全世界137万人的统计结果显示,产科产生的神经并发症是百分之一,而产科麻醉引起的是万分之一。也就是,绝大多数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是产科问题引起的。令人奇怪的是,即使在美国西北大学普伦蒂斯妇女医院这样一个分娩镇痛率达到93%的、世界级、老牌分娩镇痛先驱医院里,麻醉科管理着神经并发症这块更多属于"多管闲事"的区域。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母婴安全。
为了产科麻醉的发展,这个"多管闲事"已成为产科麻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搞清楚原因,也算是为无痛分娩免去了冤屈。


南京站:
记者会怎么说?
从来是记者采访别人,在南京站,正好遇到一位记者在生孩子,也愿意接受别人的采访。还是一人对多人,但问问题的是一群人,答问题的只有一个记者。其中有世界级的专家辛迪?黄(Cynthia Wong)医生、芝加哥的中国行产科樊莉医生、中国的产科麻醉带头人沈晓凤主任、住院医生克劳迪亚Caudia、产科护士梅根Megan、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麻醉医生汪福洲、中国医会在线的摄像师和记者,主问的是"无痛分娩中国行"的总领队胡灵群医生。
开问之前,胡医生要了一个枕头,让产妇左斜位。当时,引起了一致的赞同(产妇时时刻刻不能平仰卧位)。
Q
A
&
问1:你是怎么知道无痛分娩的?
中国行
记者
答: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孕妇学校。


问2:你是怎么决定要做分娩镇痛的?
中国行
记者
答:自然生产,又是无痛分娩,没有再好的了,同事、朋友都这么生孩子的。


问3:你觉得无痛分娩真的无痛吗?
中国行
记者
答:真的是无痛!我都睡着了。


问4:你能感觉到宫缩吗?
中国行
记者
答:能感觉到一点。


问5:那不影响你的休息、说话和看书吗?你宫缩的时候要停下来吗?
中国行
记者
答:你没有感觉我说话有什么不一样吧?一切不受影响。


问6:你觉得每一个产妇都应该这么镇痛吗?
中国行
记者
答:那还用问!


问7:你现在紧张吗?
中国行
记者
答:没有啊!谢谢你们到中国来普及无痛分娩,真的很好!


画外音
沈晓凤主任事先介绍说"刚好有个记者在生小孩,她表达好,也不会在采访时候太紧张。"中国在医疗器械、药物、监护器方面都已经没有问题了,而且中国在1963年就有人做硬膜外分娩镇痛了。中国行的黄医生是沈晓凤主任在《麻醉学》上发表的那篇引起世界震惊的文章的审稿人,曾经在2010年夏天到过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旧产房,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说"这么多产妇的分娩镇痛居然是在如此简陋的环境里完成!"今天,在这个刚刚启用的新产房里复制美式全程无痛分娩,绝对没有悬念!
其实,在实际的产房工作中,也是没有办法做到100%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看看那些最高的分娩镇痛率就知道了,96%的使用率可能是已经到顶了,因为有急产的、有禁忌症的也有来不及镇痛的,这些情况,我们要有所思想准备。在最发达的产房里,有禁忌症的,一般采用短效的阿片类静脉分娩镇痛。拉姆兹呼吸法随时随地可以用,丈夫陪产也似乎要100%(连手术室内的剖宫产也已经时兴丈夫陪产了)地通行起来了。也就是说,产房门口的那块"男宾止步"的牌子,已经或将要成为"文物"了。

评论:0  | 查看:1939

快来抢沙发哟~
共 0 条
1
确认评论

最新公告

尊敬的产科同仁:

一年一度的助产盛会即将来临,经全国助产同仁们的共同选定,全国第七届"助产技术与管理培训班"暨2016年助产年会定于2016年10月29--31日在中国·北京盛大召开。助产姐妹们一路陪伴助产年会走来,逐步更新了服务理念和新的助产技术,重新认识了现代助产人的职责和助产服务模式,在促进助产专业回归、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助产学术交流品牌会议,本次会议海量征集产前产时产后论文及科研,并邀请有意向搞科研的临床及教育单位参加中国助产数据库的建立。

征文要求如下:

一、征文内容

   (一)孕妇学校的建设与运营

孕产妇健康教育模式及管理,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方法、体重管理、胎教、运动等。

   (二)助产技术与管理

产房管理、新产程管理、自由体位分娩、无创接生、会阴缝合、催产素使用、产后出血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新技术新理论应用等。

   (三)产科优质护理与服务

产前检查、产前咨询教育、产后护理、疤痕子宫分娩、无痛分娩护理、导乐陪伴、剖宫产术后护理、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母乳喂养等

  (四)母乳喂养、产后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母乳喂养咨询室的建立、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与药物、新生儿心理,产后盆底肌的恢复、营养膳食等

  (五)积极心理学在产科的使用:用积极的语言对话,减轻孕产妇与产科工作者之间的压力,尊重孕产妇的知情同意权、分娩计划书、助产士门诊咨询方法 、预防产后抑郁等

  (六)医院助产教育的发展与实践。

如何带教实习生和毕业生,如果分级管理临床助产士等

 (二)征文要求

   1、原创,未在任何地方(网络、杂志、报刊等)发表。

   2、投稿邮箱cnzcs8@163.com,如有多媒体内容请刻成光盘后邮寄。自留底稿,不退稿,主题请标明"助产年会论文投稿"。

 3、请附作者介绍、邮箱、手机、通讯地址、单位名称、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

(三)征文录取

征集时间:2016年3月1日—9月10日,大会组委会择优录取,大会组委会将及时通知作者本人录取通知。录取征文将推荐给各大学术期刊发表,陆续刊登在中国助产士网 可在《今日助产》发表。

期待您的参与,与助产同行,共筑中国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