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阿司匹林不改善怀孕结局

来源: 助产士网        浏览量:1845

分享到:
0
0

流产是一种常见不良事件,超过 30% 的怀孕会出现流产。有流产病史的女性是孕期再次流产的高危人群,并且容易合并其他孕期不良事件。尽管导致不良怀孕结局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不清楚,但是低血流 以及增加的炎症反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阿司匹林可以改善血流,降低生殖器官的炎症反应,因此可能对于改善怀孕结局有所裨益。

尽管阿司匹林是否可以改善怀孕结局并不明确,但是临床医生会经常使用阿司匹林预防流产。阿司匹林可以改善体外受精女性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血管增生,因此早期使用阿司匹林或可改善怀孕结局。本项研究(EAGeR 研究)旨在评估怀孕前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否改善孕期结局。

EAGeR 研究为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入选人群为就诊于自美国 4 家医学中心希望怀孕的女性,年龄 18-40 岁。入选人群的最初标准为此前有 >20 周的孕期流产史,扩大入选标准则包括有 1-2 次流产病史的女性。入选人群的怀孕时间以及流产时间没有限制。


表 A,总体入选人群中,对照组与试验组事件发生率;表 B,最初入选人群中,对照组与试验组事件发生率

这些女性患者以 1:1 的比例随机分配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用药为低剂量(81mg)阿司匹林联合叶酸,对照组为叶酸单一用药。用药时间超过 6 个月经周期,入选女性怀孕后,上述用药将持续至孕期第 36 周。

共有 1228 名女性参与这项研究,最终 1078 例女性完成了本项研究,其中试验组 539 人,对照组 543 人。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58% 女性顺利生产,对照组中这一比例为 53%,P 值为 0.0984,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中,13% 的女性患者流产,对照组中 12% 女性流产,P 值为 0.7812,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最初入选人群中,试验组中,62% 的女性顺利生产,对照组比例为 53%,P 值为 0.046,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扩大入选人群中,试验组中 54% 女性顺利生产,对照组比例为 52%。

两组之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低剂量阿司匹林与阴道出血有关,但是这一不良事件与流产无相关性。

本项研究结论如下,对于此前有 1 次或 2 次流产病史的女性,孕前开始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与女性最终分娩或流产并无显著相关性。但是,对于此前在孕期 20 周内发生过 1 次流产的女性患者,孕前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者具有更高的生产率。不推荐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流产。

综述

临床诊疗中,阿司匹林经常被用于改善怀孕结局。此前已有很多研究对阿司匹林是否可以预防流产进行评估,本项研究的研究人员对此前这些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尽管 2012 年的一篇综述表明,肝素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降低既往有流产史(抗磷脂抗体相关)的孕妇流产率,降低幅度达 54%,但是对于非抗磷脂抗体相关的孕妇,并未出现相似结果。

针对此前针对至少具有一次流产病史的女性(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研究,2009 年的一篇 meta 分析(2 篇临床文章)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女性患者并未从阿司匹林治疗中获益。由于纳入的这两篇文章,只有 1 篇是随机对照研究,这篇 meta 分析的作者希望有更多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

针对体外受精的女性受孕患者的一项述评显示,使用阿司匹林组别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娩率、怀孕成功率以及流产率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此外,也有其他 meta 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对于怀孕结局并无效果。但是,另外一项述评显示,阿司匹林可改善体外受精患者的怀孕率,但是对于最终生产率并无影响。

我们利用 pubmed,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使用"aspirin", "miscarriage", "pregnancy loss", 以及"pregnancy"等条目进行检索,结果没有发现针对无流产史(也无抗磷脂综合征)人群的相关研究。

结论

对于具有 1-2 次流产史患者,孕前早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并不增加生产率或降低流产率。但是却有可能增加具有 1 次流产史患者的怀孕率。

我们的研究并不支持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减少流产风险。未来需要更多研究来调查低剂量阿司匹林对于怀孕的影响。

热门推荐: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