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助产工作中潜在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管理对策
产房是高风险工作,关系着母婴的安全,工作环节多,技术性强,稍有不慎和疏忽,极易发生纠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国家的法律和法规逐步健全,人们对医疗技术和护理质量、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法律来衡量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护理纠纷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002年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20t0年《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后,对助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助产工作中潜在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性的防范措施,提高助产安全质量,减少医患纠纷,保障母婴安全。
1. 助产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1.1管理者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1.1.1助产人员缺编由于近年来医学院校培养的助产人员很少,造成助产人员紧缺,并且老龄化。年轻的助产士大多数有护士改行,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
1.1.2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产房工作具有不确定性,病人多时工作人员不够,反之工作人员又闲置下来。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安全。
1.2助产人员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1.2.1法律意识淡薄不会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患者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1.2.2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程、制度不严,工作疏忽大意对产程和胎儿观察不仔细,母婴有异常情况时未能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程、核心制度,尤其是节假日、中夜班和护士长不在岗时容易出现不按时交接班,产房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如写错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等;工作疏忽大意如接产时将纱布遗留在阴道内,导致产后感染等;违反操作规程如接产时过度施加腹压给母婴造成不良后果如产道裂伤、新生儿产伤。
1. 2. 3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过硬接生工作粗暴,使用不当助产手法造成新生儿损伤;会阴缝合技术欠佳致切口对合不齐或延期愈合;对难产因素估计不足,在突发肩难产时措手不及,助产手法不当,处理方法单一,应急能力差,对母儿易产生严重影响。虽然大多数肩难产无法预测,但专业知识牢固,总结以往经验,部分肩难产还是能够预防的。
1.2.4不重视护理文件书写产程记录书写不及时、不完整,分娩期间记录常是事后回顾性记录,补画产程图;医嘱执行后未及时签名;抢救记录不及时也是事后回顾性记录,有时浅谈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与医生记录不一致;记录中签名不规范或代签名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护士对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台下巡回护士代替助产士签名,使病案缺乏举证作用。
1.2.5服务态度生硬冷漠产房急诊病人多,病情变化快,在繁忙工作中常见助产士态度冷淡、语言生硬,治疗护理操作解释欠耐心,不能感受产妇的痛苦,甚至大声呵斥,致产妇紧张恐惧或难以承受,不能配合,发生异常情况或难产。
1. 3孕产妇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少数孕产妇既往有人流史、引产及分娩史,怕影响家庭和睦而刻意隐瞒,此时助产人员教条的按照书本上的产程去观察和估计产程进展,就会造成急产或新生儿分娩于待产床中,甚至有造成母婴损伤的可能。
2. 助产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对策
2.1加强管理,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减轻助产士工作压力
2.1.1实行人性化管理,为助产士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切实关心她们的思想工作与生活,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缓解其心理压力。
2.1.2从实际出发,解决助产人员工作的难点如每年招聘一定数量的助产人员并有计划地培养。
2.1.3合理排班制定岗位职责,将职责落实到班到人,确定每个班次的分工并以书面形式公开,做到新老搭配,科学分工,实行弹性排班。
2.2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治观念,培养慎独精神,提高助产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经常组织助产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分清哪些行为可能造成医疗事故,哪些行为举止可能侵权,何种医疗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时刻规范自己言行,尽职尽责地为患者服务,维护护患双方利益,使得每位助产人员知法、懂法、守法。
2. 3严格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是产房护理质量最直接的保证。产房要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应急预案等。每位人员应熟悉卫生管理法规、行政法规、护理常规及产房各项核心制度。成立产房质控小组,负责监督和检查护理记录、消毒隔离制度、产房工作质量、急救物品设备。每周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提出改进措施并质量追踪,护士长每周还不定期检查。只有健全各项规范与制度,才能使助产人员在从事日常护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
2.4加强护理文书质量管理,提高书写质量不定期组织学习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及医院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加大护理文书督查力度,采用自查和质控小组定期检查;加强护理记录书写能力的培训,规范护理记录标准,强调助产士书写病历要客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无误并保持记录的连续性,前后不矛盾、不伪造、不涂改,项目齐全,字迹清晰并与医师记录保持一致。
2.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依德管理加强医德建设是预防医疗纠纷的必要举措。产房护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技术性强、责任重大,涉及母子两个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助产人员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品质。我科经常利用晨会进行职业道德和安全助产教育,增强了助产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2.6加强医患沟通,构造和谐医患关系良好的沟通是维系和谐医患关系的润滑剂。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掌握沟通艺术。运用语言交流技巧进行产前宣教、产时指导,尤其是那些医疗分析人性化护理在产科的应用进展探索知识缺乏、对医疗风险不理解的产妇和家属更应加强沟通,让她们思想上有准备、知情并签字。交流时使用通俗语言,尽量减少专业术语,同时要注意说话艺术性,把握沟通的有效性,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6重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助产技术水平鼓励助产士多渠道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水平,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护理的实践中去,使她们学会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月进行专科理论与操作考核;不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抢救、肩难产的处理;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及仪器设备使用的培训等。
3. 小结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本文中所涉及的助产工作中潜在不安全因素即与助产人员的技术水平、责任心有关,还与护理管理者有关。因此,笔者通过采取以上几方面的管理对策后,助产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意识及业务能力均明显增强,随着我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使产房护理安全质量持续提高,真正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产妇和家属的满意度,保障了母婴安全,提高了产科质量。
文章来源:360doc个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