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重
体重是整个孕期都需要重视的一项检查,通过这项检查,医生可以间接地掌握到胎儿的发育状况。一般情况下,到这时候孕妈体重的增长大致在12kg左右,如果体重增长明显少于这个额度,就有发育迟缓的危险;反之,可能导致巨大儿的出现,妊娠时孕妈只能选择剖宫产。
2.血压
在妊娠的最后一个月里,四次产检都不能少了血压,血压的测量主要是为了监测高危妊娠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孕妈血压控制在140/90(收缩压/舒张压)之内,就算正常。如果血压超过了这个范围,就得警惕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3.宫高
宫高是指从下腹趾骨联合处到子宫底的长度,是用来判断子宫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宫高进行测量,可以监测胎儿生长和发育情况,从而计算出胎儿的重量。一般情况下,宫高的数值应该在29.8—34.5厘米。
4.腹围
跟宫高一样,腹围的测量目的,也是对胎儿的发育情况作出一定的估测。也就是说胎儿重量的计算是通过宫高和腹围共同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孕晚期时,腹围测量的平均数值为31.49士2.79。
5.胎心率
胎心率指的是胎儿心脏跳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胎心率在110—160次之间,如果少于110就有胎儿宫内窘迫的危险。因此,这最后一个月的产检将尤其重视胎心监测,以此保证胎儿在子宫的良好状态。
6.胎动
每周一次的产检,必然免不了对胎动的监测,一般情况下孕晚期最后一个月的胎动频率应该大于30次每天。胎动的测量,主要是为了防止胎儿出现宫内窘迫、胎盘剥离、脐带脱垂等不良状况的发生。
因此除了产检时的胎动测量,平时孕妈也应该坚持数胎动。数胎动的方法是,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一小时,数量相加乘以3。得出的数量如果少于20,就需要马上进行检查。
7.胎位
每周一次对胎位进行检查,主要是为了掌控胎儿在子宫的位置变化,因而更好地为妊娠方式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估。一般情况下,胎头的位置是否合适,往往影响到分娩时,是否会发生难产,是否需要手术和产钳助产。
8.骨盆测量
在孕9月的第二次产检中(孕37周),需要进行骨盆的测量。这项测量在整个孕期一般会做两次,一次在孕28—32周,另一次就是在37周。对骨盆进行侧量,主要是为了对孕妈能否顺产作出风险评估,看看骨盆的大小,能不能满足胎儿顺产的需求。
9.宫颈检查
宫颈检查,着重点在宫颈成熟度的检查上,通过对宫颈成熟度的检查,可以知道胎儿是否已经发育成熟,如果过了预产期胎儿还没任何动静,可以根据宫颈的成熟度,选择必要的催产手段,进行催产。
10.血常规
进行血常规化验,主要是为了监测孕妈是否发生贫血、糖尿病,是否有感染和血液疾病的可能性。孕9月,孕妈的身体承受度已经到了一定的限额,这时候很容易发生妊娠综合症,因此血常规的检查依旧不能忽视。
11.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主要是对母体尿样进行监测,以此来预防准妈妈常见问题(如肾炎)的发生。检查的项目主要有14项,如尿量、尿色、尿蛋白、酸碱反应、镜检红细胞和白细胞等。
12.产科B超
最后一个月,必须进行产检B超,因为只有这样,医生才能更好地观察胎儿的位置、大小、胎盘的成熟度,以及羊水的多少,以此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进行监控,对孕妈进行临产评估。
文章来源:幸孕网